到2020年,济宁将引进1.2万重点产业紧缺人才“高精尖缺”人才还享政府津贴
本报济宁12月4日讯(记者贾凌煜通讯员徐文锋)日前,济宁市发布信息,到2020年,济宁市将引进2000名左右相关专业具有全日制硕士以上学位(或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和10000名以上相关专业理工科全日制大学本科学历的重点产业紧缺人才。
根据新出台《济宁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引进计划》,重点产业包括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纺织服装、高端造纸、汽车、橡胶、食品、现代农业、新能源、文化旅游、金融等产业领域,并根据济宁市产业发展需要和新旧动能转换要求适时调整支持产业领域。
期间,济宁市人社局将会同市直有关部门开展“高精尖缺”人才需求调查,按年度编制发布《济宁市“高精尖缺”引才目录》。
济宁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是指济宁市企业引进的,所学专业或从事工作符合《济宁市“高精尖缺”引才目录》要求的人员,包括获得国家承认的国外博士、硕士、学士学位的留学回国人员和外籍人才;国内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具有创新创业业绩的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
同时,济宁市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与企业签订3年以上劳动合同并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6个月以上,由政府财政给予人才津贴。
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或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3万元人才津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或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人员,3年内给予每人每年1.2万元人才津贴;全日制本科生,2年内给予每人每年5000元人才津贴。
文物精品书籍出版发行记录近300件文物精品
本报济宁12月4日讯(记者汪泷李岩松)日前,记者从济宁市文物局获悉,由济宁市文物局编辑、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文化济宁·孔孟故里文物精品》一书正式出版发行,该书是济宁市顺利完成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之后,精心挑选的最具代表性的近300件文物精品,汇编而成。
济宁市文物局局长丁海燕介绍说,该书按照历史年代顺序,精心挑选济宁可移动文物中的代表性文物和精品文物,将可移动文物以铜器、陶器、瓷器、玉器、织绣、其他类文物及佛教文物为纲,汇诸一册,“这可以说是全市不可移动文物的一份基础档案。”丁海燕说。
落实扶贫对象动态管理济宁经开区在行动
本报济宁12月4日讯(记者贾凌煜通讯员刘祥鹏)11月1日,济宁经开区组织领导干部收听收看山东省扶贫办举办的培训班会议,听取并落实2017年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夯实***精准脱贫的基础。
山东省扶贫办副主任邵国君指出,要明确任务,切实增强做好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的责任感、紧迫感。严格标准,规范程序,从严从实做好动态调整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精心组织谋划,为做好动态管理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提供保障。
济宁经开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王洪强表示,做好动态管理和建档立卡信息采集录入工作,事关脱贫攻坚大局,必须压实责任,逐级落实。要加大问责力度,对作风漂浮、作风不实的干部予以严肃问责,对乱作为的基层干部进行严肃查处。
新闻推荐
本报兖州讯(通讯员孟庆健)新兖镇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集中打造了涵盖智慧党建、县乡道路标准化建设、污水处理、天网工程、农村无公害化改厕等为一体的综合片区,打造“宜...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