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文化在附中》成最受欢迎教材 经典有了“继承人”
□本报记者张誉耀
本报通讯员邵长瑞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荀子哲学思想中,‘积\’字是一个重要观点。荀子认为,要学有所成,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积累。‘积善\’要达到了‘成德\’的境界,才能改变气质,具备圣人的思想感情……”
在济宁学院附属中学《儒家文化在附中》系列课程中,贾计雷老师凭借自己深厚的文化修养和知识沉淀,对《劝学》的文言语句、哲理情感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引导学生认识“积善成德”的思想意义,并用经典解读课文,激发学生在生活中修养人生,历练品质。学生们聚精会神,听得津津有味。
“我们从2012年就开始组织教师进行国学教育培训,推广普及传统经典文化,现在校园学习传统文化、诵读经典的氛围很浓,师生们参加国家级、省市级传统文化相关的比赛,曾连续获得过一等奖,成绩十分优秀。”该校语文教研中心主任李遵文介绍,四书五经、戏曲、传统器乐、雕刻等兴趣小组、主体班会和沙龙活动丰富多彩,在校庆、毕业典礼等节庆时节,学生们都有拿得出手的传统节目,争相而上。
济宁学院附属中李汝敏校长认为,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济宁学院附中有责任、有义务传播中国优秀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间不但摇曳着智慧的光华,而且更有着如何修身做人齐家治国之道。
老师们结合教育教学的实际,立项进行课题研究,用心编写了儒家文化教材,并对教材内容选编、体例安排、拓展延伸、资料链接等开展多次研讨,形成了烙印着附中属性的儒家文化课程——《论语100则》、《儒家文化在附中》等,且有专职教师与固定课时。
“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术与道的水乳交融,让儒家文化进课堂有了别样的风采,让学生的学习进入到更高的层次。由此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但拥有了骄人的学习成绩,也具备了优秀的品质。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王艺楠告诉记者,《儒家文化在附中》是大家最喜欢的课程教材之一,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学好,“读不明白的地方,先自己看译文、查字典词典,再不懂的话就去问老师,他们都讲得可好了。”
“陪孩子学习国学经典和参加传统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我也很受启发,咱们中国悠远绵长的精神文化哺育着一代又一代人,现在我也买了一套《四书》,悉心研读,和孩子一起学,跟孩子共同成长。”该校初中三年级学生祝凯的父亲表示,他现在正和儿子一起学习儒家传统文化。
“作为教师,首先是自己读、抄、学,深入学习,将经典文化内化成自己的东西,同时树立坚定的信念,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义,继续努力,让传统文化滋养孩子们的心田,让孩子们立身、立心。”李遵文说。
新闻推荐
菏泽籍男子马某流窜至济宁,干起了偷车的“老本行”,他趁凌晨5点无人注意之际,偷了小区的一辆电动车就逃,自认为神不知鬼不觉。接到报警后,济宁市中公安分局民警仅用8个小时,就通过视频追踪、蹲点守候等...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