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社会保险心系民生

济宁日报 2017-10-11 09:42 大字

——十八大以来全市社会保险工作纪实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49.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46.7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00.6万人,一个个数字关系着全市人民的民生冷暖,承载着济宁社保的民生情节。十八大以来,济宁市大力开展扩面征缴工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社保参保人数和征缴总量持续增长,实现了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全市社会保障制度范围不断扩大,一张民生保障的“兜底网”越织越密。

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今年63岁的王大妈,1999年从山推退休,“刚退休时每个月只能领到668元的养老金,到十八大召开那年涨到了1937元,现在是3037元,翻了近5番,这是当时想都不敢想的,日子越来越有奔头。”

济宁市连续13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十八大以来人均月增加471元,平均养老金水平达到2659元/月。连续5次提高全市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由2011年启动时每人每月55元提高到2016年的100元,123.8万名60岁以上城乡居民普遍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待遇。

不断提高医疗保险待遇,强力推进居民医保***工作。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450元,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不断提高;从2013年起,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由5万元提高到10万元,基本医疗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救助金最高支付限额由20万元提高到45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达到15万元,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和大额医疗救助金最高支付限额达到45万元。实行了退休人员医疗保险待遇与单位缴费脱钩,门诊慢性病病种由26种增加到城镇职工45种、居民47种,减轻了患慢性病参保人员的个人医疗费负担。开展医保***工作,实现扶贫对象全覆盖,医保***工作做法在全省推广。

落实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待遇水平稳步提高。建立了失业金与物价上涨挂钩制度,不断提高失业保险待遇,失业金发放标准提高到950元。提高生育津贴标准,实行生育医疗费用个人零负担,参保职工备案后政策范围内的生育、孕期检查等费用实现了个人“零负担”。

社会保障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全市2775家单位19.6万名符合条件人员的养老保险全部按新制度入轨运行;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每人每年划入70元;14亿社会保障资金已划入农民个人账户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范围。十八大以来,按照“统筹城乡、全面覆盖、人人享受社会保障”的要求,济宁市社保体系不断完善,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全覆盖。

养老保险方面,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在全省率先启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信息系统,新旧制度顺利衔接;将新农保与城居保合并实施,建立起了全市统一的居民基本养老制度;将11万名被征地农民纳入居民养老保险范围;实施“4050”助保工程,采取银行贷款、政府贴息的办法,为5000余名困难人员接续了养老医疗保险关系。医疗保险方面,建立职工省级统筹大病保险制度,完善居民省级统筹大病保险制度。完成了新农合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整合,打破城乡界限、身份界限,建立起了全市统一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在全省率先建立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深化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大力推行医疗保险复合式结算办法,完善了费用结算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更加公平。工伤保险方面,2013年,济宁市被确定为全国工伤预防试点城市,经过四年的探索和努力,工伤预防、工伤补偿和工伤康复“三位一体”的工伤保险体系逐步形成。全面调整工伤保险费率,将行业工伤风险进一步细化为8类,工伤保险费率总体降低,全年减轻用人单位负担6000多万元。

社会保障经办服务不断优化

“跑社保局、填表格、排队等待……以往,我们企业办理社保业务总要花去不少时间,现在单位增员减员、缴费申报、参保证明打印等很多业务都能从网上实时办理,再也不用来回跑社保大厅了,真是又省时又省力。”市区某建筑企业的劳资人员王女士说。

为方便参保群众,提高办事效率,济宁市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持续优化经办服务,通过对网站进行升级拓展完善了济宁市社会保险网上申报信息管理系统功能,参保单位在网上服务大厅即可完成社会保险人员增减、缴费基数申报、变更、单位缴费业务。积极推进“电子社保”建设,通过网络、自助服务终端、手机就可以办理社保查询、参保、缴费。积极推行网上申报缴费,目前,市直已全部实行社会保险网上申报缴费,全市11个县市区同步开展了网上申报工作,入网单位达15000余家。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作为医疗就诊卡的就医模式,参保人员持卡可以在定点医院挂号、就诊、结算、查询等。实行定点医药机构协议管理,实现了由传统的行政管理向协议管理的转变。全市10家定点医院接入国家级医疗保险异地结算系统,开通了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功能。

徐文锋衣媛

新闻推荐

传统文化魅力大

■本报记者张帆本报通讯员葛传梅宋松慧“作为传统节日,中秋节以象征团圆、和谐、吉祥寓意的独特文化内涵,给人以恬美温馨的心灵感受。中秋节除了赏圆月和吃月饼,更重要的是合家团圆,这天与...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