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物真正“活”起来
本报济宁10月10日讯(记者朱雪梅)今天上午,由市文物局主办的3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篆刻艺术展览在潘家大楼开展。
文物是一个民族的“根”与“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济宁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代表性城市。在这方圣土上积淀了极其丰厚的文化遗存,在济宁辖区1.1万平方公里的范围内,调查已知的文物点达6382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4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78处,可移动文物130多万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全市境内发现的不同时期的各类文化遗址700多处,其中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200处,奴隶社会时期的遗址311处,封建社会时期的遗址208处。这些遗址早自新石器时期的北辛文化,晚至明清两朝,类型齐全,衔接有序,不存在断层。
本次展览作品由市文物局邀请本土著名艺术家程传新、相立、李新雁、马国栋、何宁、韩应勋、汤鲁明创作完成,篆刻作品由马国栋历时3年创作完成,并由7位艺术家以书法题跋的形式对每一方篆刻作品进行题跋,将全市境内36处全国重点文化保护单位汇聚一起呈现给观众,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形式新颖,是济宁市加强文物保护和“让文物活起来”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的重要献礼。这个独具特色和魅力的展览,对于唤起全社会的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与开发利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唤起人们热爱家乡的意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全力做好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为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营造良好环境济宁市收看省视频会议并作出安排部署王艺华傅明先石光亮张继民出席
本报济宁10月9日讯(记者宋仪凯)今天上午,在收看全省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视频会议后,全市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会议接续召开,市委书记王艺华就贯彻落实省会议精神,做好全市党的十九大安保维稳工作...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