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互联网+同质化医疗的济宁模式

济宁日报 2017-09-11 04:45 大字

■本报记者朱雪梅

社区拍的心电图,不出半小时就能拿到三甲医院专家的诊断;基层医院从“门可罗雀”到“车水马龙”;让基层患者不出社区、不出乡镇就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这些变化,都是济宁市深化医改、互联网+同质化医疗服务为基层医院和患者带来的福音。

说到济宁市深化医改取得的成绩,关键词必须是“医疗同质化”。济宁市抢抓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有利时机,于2016年以市为单位创新实施了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起以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为区域医疗中心,140余家县乡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的“同质化”服务网络,互联网远程诊断39.9万人次,初步形成了“基层首诊、分级诊疗、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

看着基层医院传输过来的电脑屏幕上一条条跃动的曲线,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主任李兴杰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市第一人民医院心电图室是最早开展“医疗同质化”的。从一开始只有十几家基层医院愿意加入“同质化”服务体系,到现在的130多家医院自愿加入;从由市第一人民医院出资建设为基层医院建站到基层医院要求自建加入,这一系列的改变,李主任都看在眼里。现在,即使每天要加班到晚上7点,只要基层患者能不出乡镇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医院的工作人员也毫无怨言。

截至目前,全市心电诊断中心已实现日均远程诊断病例约500例,累计会诊36.3万例;影像诊断中心累计会诊3.6万例;病理诊断中心与南方医科大学华银病理诊断中心完成对接,现有县级医疗成员单位11家,已有9家完成设备安装调试,累计远程诊断107例。

群众得实惠。启动实施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广大群众在基层医院享受到较低医疗服务价格、较高医保报销比例的同时,也享受到了三级医院高水平专家的优质诊断服务,看病更放心、获得感更强。同时,大大减少了农村群众特别是偏远山区、湖区患者因病往返市区的一系列费用,进—步降低了看病就医负担。精准医疗“同质化”服务项目连续两年纳入市政府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全市三级公立医院已全部参与医联体建设。济宁市建成了全市统一的影像、心电、检验、病理“诊断中心”,通过三级医院“同质化”医疗服务,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群众改变到大医院就医的习惯,尽量首诊在基层,大大方便基层群众看病就医。

医疗机构得发展。随着医改的推进,加之配套实施的“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医疗集团向基层伸延、医联体医共体建设的深入推进,全市县级医院的救治能力和水平得到有效提升,门急诊人次由2015年的591.7万人次提高到2016年的712.3万人次;床位使用率达到95.1%,较2015年提高2.9个百分点,县级医院平均住院日由2015年的7.77天降至2016年的7.42天,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在县域内就诊的分级诊疗秩序正逐步形成。

诊疗行为得规范。随着分级诊疗工作的推进实施及医师多点执业办法的试行,三级医院内学科带头人等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流动更加主动、便捷、畅通,通过一系列“传帮带”作用,县级医院的诊疗行为更加规范,2016年全市县级医院药占比为32.2%,较2015年下降3.1个百分点。

此外,除了医改带来的改变,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促进等工作也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57岁的魏女士对此也有着实实在在幸福感受,“儿媳妇生孩子,医院‘一条龙\’服务,自己压根没操心;小区附近的垃圾堆变成了带盖的垃圾桶,卫生环境越来越好了;每天早上和老伴儿去广场练‘健骨操\’,几个月下来,精神头好了不少……”

在这变化的背后,是济宁卫计系统紧密围绕调整完善生育政策、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健康促进等工作带来的具体体现。近年来,济宁市始终坚持“求突破、争先进、上位次、创亮点”的工作思路,相继推出了“先看病后付费”、“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医患纠纷第三方调处等一系列在全国叫得响、影响大的便民惠民举措,努力构建全民大健康大格局。

新闻推荐

下期有约:我与大运河的故事

自隋朝开凿大运河以来,这条绵延的长河,就承载了数不尽的自然与人文记忆。运河济宁段自元朝开通以来,又为这座古老、传奇的城市,注入了南北文化交融的基因,也为世代居住于运河两岸的济宁人,记载了数不尽...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