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花香里说丰年,收取虾蟹一片 虾稻共作,景美人更美
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点击查看原图本报讯利用稻田水面养龙虾、鳖、泥鳅、蟹,既可获得水产品,又可将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消灭,同时排泄的粪便又为水稻创造了良好的生长条件,原本一年两季的麦稻田摇身一变成了虾、蟹、鳖、泥鳅稻田综合种养。这样一举多得的农渔生产方式在唐口街道已经试验了3年,给小小的村庄带来了新的活力。
农民:不用农药、化肥,每天还能有钱赚“想养虾,种水稻就不能像以前那样撒化肥、喷农药,必须少用或者不用。一年下来不仅水稻没有减产,反而质量还上去了,比一般的稻子每斤还能多卖近两倍的价钱。小龙虾的主要食物是杂草,其排泄物也是很好的有机肥料,‘虾稻共作\’真可谓是一举多得。”村民们告诉记者,“虾稻共作”是一种高产高效、节能节地、生态环保的稻田新型种养模式,可达到虾稻同步增产、产品品质同步提升的良好效果,为提高稻田利用率和粮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以前种水稻每亩地要使用50斤磷肥、60多斤氮肥及少量农药,加上种子差不多要花800多元钱。而水稻产量也就1000斤左右,一年下来赚不了几个钱。现在只在连绵阴雨的时候才打一次药,而产量却有1100斤左右。”附近村民说。而养虾是把原来不种作物的那一季时间变成了小龙虾养殖的时期,变农闲为养虾,土地也越来越肥。一般养殖的村民每天早上起来都能捞个两三千块钱,价格高的时候可以弄到四五千块钱。
合作社:经营一亩田,每年可获利近5000元“稻田养鱼因地制宜,既保持了生态,又能给农民创收,是双赢的选择。”任城区水产局工作人员说。记者眼前的这块稻田有660余亩,6月份完成插秧、鱼苗放养等工作。目前,放养的龙虾苗已长到八钱左右。在该项目带动下,不仅使附近村庄土地得到高效率利用,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我们村现在从事的可是更高效的‘虾稻共作\’模式,按照《小龙虾虾、稻共作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生产,效益比以前翻了番。如今一季稻可产稻谷1000斤左右,一季小龙虾可产虾300多斤,一亩田两项加起来纯收入就能有4000多元到5000元,是过去种一季稻谷收入的三四倍。”济宁利民渔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谭圣延告诉记者,以每亩每年近5000元的收入计算,660亩集中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每年可达300余万元的营业额。“以前在稻田开挖简易的围沟,小龙虾在围沟里放养,稻田排水整田的时候,就把小龙虾全部捕捞出售,冬闲田在冬春季节得到了很好的利用,小龙虾能卖不少钱。而现在进行系统化圈养,科技含量也随之提高,技术也越来越规范,利用率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谭圣延说,稻田综合种养模式投入少、风险小、见效快,农户综合经济效益提高明显。同时,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稻田虫少米质好,产量不减反增,稻田里的鱼以草、禾花、虫子以及有机碎屑等为食,几乎不用投食且发病少。
部门:稻田综合种养对技术、投入要求高,面临诸多困难“稻田养虾、蟹、鳖、泥鳅等,亩产稻谷约500公斤,水产品约100公斤,稻谷产值4000元,水产品产值4000元,每亩总产值8000元,每亩利润达2000元至3000元,较稻谷单种每亩利润有较大提高。基本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稳粮增效、粮渔双赢、生态环保\’的发展新路子。”任城区水产局副局长刘士建告诉记者,以前无人问津的土地,现在流转价格每亩达到1200余元,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一田难求”的局面,有力带动了唐口街道、喻屯镇等区域的农田耕地的开发利用。
此外,稻田综合种养利用稻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原理,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生态防治方法,减少化肥和化学农药使用,有效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据相关部门统计显示,此模式的稻田化肥使用量平均下降30%以上,农药使用量平均下降70%以上。实现了有机物质循环利用、和谐共生,同时生产的水产品、稻米成为天然有机食品,确保了“舌尖上的安全”。“当然,稻田种养模式也是不易开展的,传统稻田养殖以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为主,主要满足当地群众自食需求。现代的稻田综合种养对技术、投入等要求更高,在实际推广中还面临诸多困难,其中,投入成本较大成为主要问题。”业内人士分析,稻田养殖需开挖沟涵、加固田埂,每亩成本需要200元至400元,且每年需要维护,还需配套田间道路、给排水和电力工程等,部分地区易遭受水鸟危害,需建设防护设施和防止鱼虾逃跑的设施。此外,虾、鳖等价值较高的水产品苗种购置一次性投入较大,仅靠种养殖户自身投入存在较大困难。
新闻1+1业内人士:
投入大回收慢
入市还需谨慎稻田综合种养通过“水稻+水产”,实现了“一地双业、一水双用、一田双收”,有利于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对增加优质农产品供给、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虽然此类农业产品有高收益、无公害,但是稻田综合种养前期投入较大,当年回报率却并不乐观。其中,第一年往往是保本经营,第二年、第三年才开始逐步稳定,并逐年提升。以130亩土地为例,流转十年土地每年每亩1200元,第一年基础设施改造平均每亩要2000元,种苗3000元,饲料1000元,请农机、人工锄草750元,有机肥和生物农药350元,第一年仅稻田基础设施改造、当年土地流转费15万元左右,共计花费105余万元。虽然每年每亩收入大概在5000元左右,但对自然条件也有要求,如水源充足、土地平整、连片面积大等。因此,第一年结算下来收入并不是很高,并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稻田综合种养需要同时掌握种植和养殖技术,部分农户技术应用不到位,影响了稻谷产量和养殖收益。基层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缺乏种养殖复合型技术人才,综合服务能力较弱。社会化服务仍是短板,苗种供应、繁育和养殖技术推广、病害防治、市场信息服务等远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制约了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业内人士分析道,因此,需要在技术、服务、政策等方面多管齐下,推动稻田综合种养向标准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可持续发展。而且现在一些农民往往把土地流转至合作社用来增加其收入,而对于“外行人”而言,综合型技术更是“赚钱”的关键所在。(满广宇报道)
水稻田中的虾蟹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日上午,任城区公安分局红星西路派出所在金城街道西孟社区开展返还赃物活动,此次返还的不仅有数辆电动车,还有辖区居民被骗走的汽车。活动现场,民警专门展示了犯罪分子常用的作案工具并模拟...
济宁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济宁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