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障碍设施彰显城市文明

济宁日报 2017-08-22 09:42 大字

■本报记者尹丽娜摄影报道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体现在市民的整体素质、生活细节上,公共设施建设、卫生上,更体现在生活中对弱者、特别是身体有一定缺陷的残障人士的关心、关怀上。济宁市一直比较重视无障碍城市建设,目前,正是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时期,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变。无障碍建设也有了新的提升,这些关爱残障人士的细节,彰显了济宁市文明程度的提高。

盲道不再“繁忙”本报民生版曾多次报道过济宁市盲道存在的问题:汽车、自行车、小摊贩等随意占压盲道;年久失修的盲道处处是“陷阱”;甚至在一些路段还有假盲道的存在……经过记者再次调查发现,如今这些问题都得到有效解决。7月初,在洸河路东段,两位巡警正在对停放在盲道上的汽车贴罚单,一位巡警说,按照《交通安全法》,机动车占压盲道属违章,对于无牌照又乱停放的电动汽车,将按照相关规定进行锁车或者拖走。古槐路附院门口,因为往来车辆较多,曾经自行车占压盲道现象非常严重。“请把电动车停放在绿色停车区内,谢谢。”协管员正在提醒行人,他说,通过提醒,渐渐地大家都会自觉了,不再随意停放,更不会占压盲道。

舜泰园居民刘启文今年42岁,前几年因双腿股骨头坏死落下残疾。“我走路时,大多时候都选择走盲道。”刘启文说,有一段时间,城区的盲道很乱,现在盲道不再“繁忙”,他走起路来,也放心了不少。

无障碍通道,有时候也方便了腿脚不好的老年人。

公共场所无障碍无障碍设施建设是城市文明的体现,也是残疾人消除内心自卑与沮丧勇敢地融入社会的台阶。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出行环境,才能使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生活的美好,这不仅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彰显,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刘启文说,对于肢体残疾人来说,以前去公园、医院、超市、书店等公共场所是件非常麻烦的事。首先是进不去,没有无障碍通道;其次是用不了,根本没有或者有也无法使用,要么上锁了、要么坏掉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到哪里都有无障碍通道。比如以前有些银行,缘石坡道比山路还陡,轮椅根本推不上去,现在,这些“陡坡”按照标准尺寸全部改造重建;如果需要轮椅,还可以到这些公共场合管理处免费租借,只需要把身份证抵押在那里就可以。“有一次去书店看书,工作人员见我腿脚不方便,就主动问我要不要坐轮椅。”刘启文说,当时他的心里特别温暖,感受到了大家对残障人士的爱护。

医院里的爱心座椅。

无障碍意识入人心无障碍意识其实是把无障碍发展理念,潜移默化到市民的思想深处,让市民自觉的爱护无障碍设施。一直以来,济宁市十分注重弘扬“无障碍意识”,在全市范围内营造关爱残疾人的浓厚氛围,为残疾人提供一个无障碍的出行环境:背街小巷占压无障碍通道的小摊点被依法拆除;盲道“陷阱”被填平……把“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无障碍设计”渗透到公共交通设施建设和管理中:一个按钮的尺度、一块面砖的光洁度、一张桌椅的高度,都充分考虑残疾人的生活习性和便捷程度,让残疾人出行更方便,逐渐提高人们帮助残疾人的自觉意识。

如今,在济宁市城区,商场超市、学校、城市公共图书馆、新建社区(小区)等地均设有轮椅通道、扶手、缘石坡等无障碍设施。“小区能建有无障碍通道,是非常贴心的,方便了残障人士,体现了城市文明。”刚搬进新小区的朱先生说,以前有过不理解,觉得无障碍设施占了小区的公共空间,可自从父亲生病,出入都需要搀扶的时候,他才懂得这些无障碍设施的好处。

残联工作人员介绍,现已在火车站、汽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设置无障碍绿色通道和专门售票窗口,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提供预约服务,提前检票和上下车服务;允许盲人携带导盲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服务设施也日趋完善。在制定出台的《济宁市智慧城市建设促进条例》中,已将信息交流无障碍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范围,督促移动、联通、电信等通信企业大力推广应用具有语音交换功能的智慧手机,保障残疾人无障碍信息交流,还将选取新建道路国光路进行无障碍规划设计,让无障碍意识深入到每位市民心中。

二院门诊楼前的无障碍通道。

新闻推荐

兖州区积极办理中央环保督察组交办案件

本报兖州讯(记者王粲)8月14日,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向济宁市兖州区转办“群众反映兖州区太阳三区,晚间篮球场的探照灯很亮,噪声扰民。晚上网球场的广场舞噪声大,影响居民正常生活”的举报案件。...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