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就环保监管“天罗地网”175个空气监测微站、126个乡镇及化工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1640个环境监测点位、11个部门4600多个污染源监控视频——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王文硕岳岗
在济宁市岱庄煤矿的煤场旁,有一个视频监控点位,24小时监控煤场降尘措施落实情况。按照当地规定,煤场每天喷淋降尘次数不得少于6次,如果达不到次数,监控点位将第一时间反映给济宁市智慧环保平台,平台指挥中心就近安排镇街环保站网格管理人员和基层环保网格员赶到现场查看,并反馈情况。
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和大型煤化工产业基地,济宁市可谓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燃煤、化工企业数量众多,环境监管压力很大。但任务越是艰巨繁重,越是需要创新思维。近年来,济宁市积极探索“互联网+环保”新路径,建立智慧环保平台,将线上监控与线下网格化监管体系有机融合,管理人员在指挥中心便可以对重点环保问题进行现场调度,确保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在线督办、查处整改并上报结果,大大提高了环境监管能力和执法效率。“大数据、‘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我们为济宁市搭建的智慧环保平台以\‘大数据’为支撑,实现智能监控系统建设全覆盖,彻底转变了以往\‘人海战术’执法监管模式。”山东中兴网信负责人说。
本着能纳尽纳的思路,济宁市将辖区所有污染源纳入智慧环保平台,充分发挥平台的在线监测、在线监督等功能,对重点企业、重点镇街、重点园区排污情况实时监测,并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和专业团队的分析研判,制定处置方案,推进科学治气。
以前,环境治理监管是难题,企业常常通过“一来就停,一走就排”等方式应付和逃避执法监管。平台24小时不间断监控重点工业企业、港口、煤矿、建筑工地等抑尘措施落实情况,也可以实时查看和回放各类执法车、环卫车作业时的行驶轨迹。为扩大智慧环保平台覆盖范围,济宁市不断加快监测点位和配套设施建设。目前,全市175个空气监测微站已全部建成,126个乡镇及化工园区空气自动监测站已完成布点;市、县、乡三级环境监控平台已经建成。智慧环保平台已接入各类环境监测点位1640个,接入环保、城管、经信、煤炭等11个承担环保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4600多个污染源监控视频,以及14县市区废气、废水、固废、PM10监测点、污染源周边监控视频、与产生和防治大气污染相关车辆信息,实现了对全市环境质量及污染源排放情况的实时监测、动态分析、不间断管控。
智慧环保平台不仅需要强大的线上监控能力,也需要有力的线下支持。为此,济宁市制定出台《深化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按照“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建立市、县、乡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推进监管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与智慧环保平台相结合,实现智能监管执法全覆盖。济宁市将全市划分为1个一级网格、14个二级网格、169个三级网格,918个三级子网格。一级网格由市政府建立,以各县市区和市直开发区为一级子网格;二级网格由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直开发区管委会建立,以各乡镇街道和县市区属开发园区为二级子网格;三级网格由各乡镇政府和县市区属开发园区管委会建立,原则上以行政村、社区为三级子网格。
乡镇网格单元作为环境监管的最前线,也是智慧环保平台的“触角”。据了解,济宁市通过强化乡镇专职环保机构建设,在所有乡镇都设立了环保站,配备专职环保网格员918名,不断壮大基层监管执法力量。智慧环保平台通过在线监督发现突出环境问题后,指挥镇街的环保站网格管理人员和基层环保网格员第一时间到现场查看环境污染事件情况,并将现场情况反馈指挥中心。智慧环保平台搭配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实现了网格员全覆盖、管理机构全配备、工作情况全留痕等目标。此外,为确保网格化环境监管工作依法进行,按制度推进,给智慧环保平台提供支持,济宁市明确环保、公安、城管、住建等部门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的职责,建立巡查和报告、处置、协调沟通、督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不断加强市、县两级环保机构和环境监管执法队伍建设。
图为市智慧环保综合调度指挥中心。■记者陈硕摄
“智慧环保”破解“监管难”■闻道
建立智慧环保平台,是济宁市立足市情和环保工作实际、狠抓环保规划任务落实的具体措施和实践。同时,也是促进济宁市从传统资源型城市向现代化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一环。
建立严格监管所有污染物的环境保护组织制度体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加强环境保护的基本保障。建立智慧环保平台,提前预测环境污染风险和污染源,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精准治污,使大数据技术成为环境监管的“无形之手”。在实践中,本着能纳尽纳的思路,济宁市将辖区所有污染源纳入智慧环保平台,充分发挥了平台的在线监测、在线监督等功能,对重点企业、重点镇街、重点园区排污情况实时监测,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通过智慧环保平台和专业团队的分析研判,制定处置方案,推进科学治气,从而编织出一张环保监管的“天罗地网”,让一切污染无处遁形,无处可逃,破解了环境保护监管难题。
良好生态环境,造福每一个人,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大数据为济宁市治理污染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对于环境管理来说,用数据说话,摸清家底;用数据管理,监察执法,已成为济宁市强化环境监管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济宁市“智慧环保”工程,将在线监控与网格化监管有机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体现生态理念,更加体现环保要求,我们一定能将济宁打造成生态宜居之城。
新闻推荐
本报济宁讯(记者唐修岳)为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市脱贫攻坚工作部署要求,扎实推进全市民生保障体系建设,切实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今年7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提高城乡低保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标准...
济宁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济宁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