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俺的生活天天好起来!”

济宁日报 2017-08-13 10:11 大字

■本报通讯员代传春卞延兵

在兖州区新驿镇,几年前贫困户的现状还是:庭院脏乱差,收入无着落,一人(病人或学生)拖垮全家……;如今,众人面前的贫困户却是另一番喜人景象,住的舒适,院子整洁,大病有保障,上学有救助,基地带就业,天天见收入。精准扶贫户牛德英信心坚定地说:“是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俺的生活天天好起来、小康的目标日日近起来!”

支部班子强不强扶贫标尺量一量

在型堂村有一家叫文静鞋面厂的加工企业,近年来这家企业相继吸纳本村贫困家庭的6名成员到此打工,人均月工资近2000元。“不用出村就能挣到钱,还不耽误照顾家里的病人,这都多亏了村党支部引进的这个项目,要不俺这穷日子还真不知哪天才能活泛起来。”在企业打工的扶贫户房大姐感激地说。

型堂村是新驿镇57个农村党支部精准扶贫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新驿镇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检验农村党建工作成效的重要内容,镇党委与57个农村党支部签订精准扶贫责任状,明确村党组织书记为农村扶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使党建工作与精准扶贫无缝对接,通过精准识别、精准施策、精准帮扶,力促党建与扶贫工作同谋划、同推进、同发展。“支部班子强不强,扶贫标尺量一量。”扶贫攻坚开展以来,新驿镇党委始终坚持抓好农村党支部这个扶贫攻坚核心不动摇,制定详细的考核标准,量化考核内容、注重结果运用,对在脱贫攻坚一线中成绩突出的党组织和党员,进行大张旗鼓地表彰激励,对完不成任务、成效不明显的党组织一律取消评先树优资格,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明显提升,成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坚强堡垒。像型堂村一样,近年来全镇有40多个农村党支部成功引进或帮助扶持服务业、加工业、农业规模化种植基地等项目43个,这些项目既成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强力引擎,又推动了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党员先进不先进扶贫一线见真章

在位于西东村村北的兆福果蔬合作社扶贫基地内,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地将新下的甜瓜、西瓜、辣椒、西红柿等分拣、包装、装箱、装车……好一片繁忙的景象。“自从被镇里定为‘党建扶贫基地\’后,我感觉带领贫困群众脱贫的压力更大了,也更光荣了。”共产党员、基地负责人王兆福说,去年合作社生产的翠宝甜瓜、绿宝石甜瓜、羊角脆甜瓜三个品种成功通过了农业部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打响了自己的品牌,增加了带着更多群众致富奔康的底气。

王堂村党员王怀军与两户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为不耽误结对户有劳动能力的家庭成员照顾好家庭,每天只安排他们在自己的企业上半天班,而月工资却给他们开到1000元。

这仅是新驿镇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广大农村党员中有发展思路、致富项目党员与扶贫户结成帮扶对子的两个样本。据统计,近年来全镇农村党员中有带富能力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对率达到95%以上,使一大批贫困户走上了“致富快车道”。

新闻推荐

“院品中国”活动举行

本报济宁讯(记者张静通讯员张玉梅)8月5日,九巨龙集团运河岸上的“中国院子”中式院落别墅推广活动隆重举办,运河岸上的中国院子项目继万达城市展厅开放之后再次成为全城关注的焦点。运河岸...

济宁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济宁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