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县这个合作社让老百姓越来越幸福 鼓起钱袋子 转出好日子

济宁晚报 2021-11-22 08:09 大字

本报记者宋娜

通讯员马海滨

梁山县韩垓镇和谐村的吴兆伦今年61岁了,他农民和村民的身份已经转成了“工人”和“股民”,这种身份的转变也让他实现了照顾家庭和增加收入两不误。

自从2020年10月份,吴兆伦把自家的7.5亩土地流转给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后,他不光在今年麦收后收到了每亩800元的保底分红,还拿到了240元的二次分红。同时,他和老伴都在合作社务工,每人每天还能拿到80元的工资。

基层组织强起来,群众干劲燃起来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韩垓镇和谐村党支部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按照“支部牵头,全民入股”的工作思路,于2020年8月份组建腾星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通过盘活土地资源,发展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村集体经济收入发展壮大的有效之路。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是对和谐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真实写照,2020年1月份,原后关村、碱场村、后王村通过优化行政村建制,合并成和谐村。一年来,村党支部严格落实党内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坚持村务公开与民主议事相结合,基层民主、集体决策赢得了民心,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2020年麦收后,村党支部把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提上日程。成立之初,不少群众心存疑虑,不愿把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为此,一方面,村“两委”多次召开村民代表大会,班子成员及党员干部逐户到村民家中宣传,帮群众分析利弊、算经济账,做好思想引导工作;另一方面,村“两委”成员带头把承包地全部入股,通过交流学习、召开党员大会的方式,引导党员先行先试。村“两委”成员纷纷自掏腰包,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德才,他率先示范,多方筹资3万元,几个人起早贪黑义务参加合作社劳动,为村民树立了榜样。

在党员干部带动下,合作社逐渐有模有样,不少村民动了心,当年村民入股土地167 亩。目前,合作社入股土地已达280 亩。党员群众对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模式信心满满,通过示范社的引领作用,越来越多的村民主动要求加入合作社。

增收路子宽起来,村民收入多起来

为科学分配土地收益,该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 + 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即村民将手中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合作社按每亩800 元支付给成员作为保底收益。合作社盈利后,净利润按照“3:3:4”的比例进行分红。

今年夏季,合作社种植的167亩小麦喜获丰收,小麦收获后又种植了玉米,合作社及时给群众兑付了保底分红,除去群众每亩800元的保底分红,群众每亩土地增收150元。今年4月份种植的春玉米也已喜获丰收;春玉米收获后,又尝试种植经济作物,在113亩土地上种植甜菜,并与潍坊食品加工厂签订回收协议,按照回收协议,经济效益十分可观。仅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和谐村的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

和谐村党支部还考虑到村里年老体弱、不愿到城里务工的村民,在支付流转土地保底分红的同时,优先招募凭土地入股的农户,使其在得到土地租金、收益分红的同时,增加了一项务工收入。例如现年50岁的吴德动,家中6亩地,一年下来一亩地收入不到1000块钱。2020年10月份吴德动将土地全部流转给合作社后,加上夏秋两季的二次分红,每亩地就能收入1040元。妻子在家照顾孩子的同时也在合作社务工。更重要的是,土地流转后,吴德动自己也能安心在外做销售。

“为了合作社的长远发展,必须坚持长远谋划。我们积极将返乡创业人员、致富能手、大学生等年轻力量充实到村‘两委’队伍中,全面激活发展活力。同时,和谐村在合作社设立了科普讲堂,定期为合作社的管理人员、后备干部开展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整体工作能力和水平。”吴德才说。

新闻推荐

国网济宁供电公司 筑牢线路防外破“防护网”

本报济宁讯(通讯员李军廉腾飞)“师傅,上方高压线路是裸线,驾驶大型机械作业一定要保持6米以上安全距离!”10月31日,在梁山县拳...

梁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梁山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