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蛇传·情》预告片播放量突破200万次,点赞数突破15万,超七成30岁以下观众表示“想看” 传统文化“出圈”惊艳年轻人
《白蛇传·情》剧照
粤产电影《白蛇传·情》于5月20日正式上映。在上映前,《白蛇传·情》已积攒了良好的口碑。前不久,《白蛇传·情》终极预告登陆B站时被疯狂刷屏,播放量已经突破200万次,点赞数突破15万,“惊艳”“浪漫”之声刷爆弹幕,也有人表示宋代美学气韵画幅下的一举手一投足,让人感觉这就是传统戏曲应有的模样。
《白蛇传·情》集结了国内外电影制作的金牌团队:导演张险峰为国家一级编剧;编剧莫非为国家一级导演,曾荣获全国“金狮奖”、中国戏剧文学奖等奖项;同名舞台版粤剧班底成员,国家一级演员曾小敏、文汝清领衔主演,王燕飞、朱红星联合主演。
猫眼数据显示,30岁以下“想看”《白蛇传·情》的观众超过七成,其中,20~24岁的年轻观众占比达到41.5%,为所有年龄段中占比最高。毫无疑问,年轻人的热捧让传统粤剧文化成功打破了圈层的壁垒。传统戏曲电影如何突破圈层吸引到年轻观众的目光?这对古老的粤剧文化在传承与发展方面又有什么启示?《白蛇传·情》做出了有益尝试。
画面:气韵灵动,“国风范儿”击中年轻观众审美点
影片伊始,山如眉黛,雾锁重楼,江南独有的水墨气息氤氲开来。一叶莲舟划过水面,小鱼在红莲碧波中游弋,白素贞与许仙在杭州西湖邂逅相遇,四目相投,怦然心动。曲桥、荷花、油纸伞,雅趣十足,佳人的一颦一笑,更是惹人心醉。
《白蛇》的故事发生在中国美学的巅峰时期宋代。导演张险峰力求将宋代绘画的质感融入电影,画面突出了宋代绘画简约、含蓄、气韵、留白的艺术精髓,精致感十足。
时下,“国风”在年轻族群深受喜爱。《白蛇传·情》对东方电影美学的“返璞归真”,恰恰打中了时下年轻观众的审美点。在B站,不少喜欢国风的年轻网友自发为影片打call,留言区里,“太惊喜了!一部戏曲电影的特效做得这么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美!国风的感觉,我特别喜欢!”等评论比比皆是。
然而,仅有好看的画面远远不够。
从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到新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戏曲电影。可以说,每一次电影技术的革新,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白蛇传·情》同样以技术为突破口,打破舞台和电影之间的“次元壁”,令年轻观众更易接受。
在4K技术的加持下,整部电影犹如一幅高清的、流动的宋代名画,沉浸感体验十足。“盗仙草”“水漫金山”等耳熟能详的经典桥段,则通过特效镜头得以实现。这种化虚为实的拍摄方式,改变了传统戏曲电影舞台感过重的问题。
最具代表性的“水漫金山”,一改原本舞台上甩水袖展现的写意表演,长达6分钟的特效镜头,巨浪滔天、翻江倒海,可以媲美灾难大片。
音乐方面也别有洞天。在保留戏曲中经典唱段的基础上,融入了弦乐、圆号等西方古典乐器及尺八等传统乐器,增加了环境气氛的渲染。“水漫金山”一场,直接用上交响弦乐,气势十足。白素贞和昆仑山仙童及法海对峙的武打戏份中,则加入了打击乐、电子乐和交响乐,强化了节奏感,一下子就把气氛调动起来。
故事:敢爱敢恨的“大女主”更符合年轻人口味
随着影视剧、动画片、戏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演绎流转,《白蛇传》早已家喻户晓。但“熟悉”是把双刃剑,对于突破有更高要求。更何况这是一部戏曲与电影的“联姻之作”,考验的是创作者能否把握个中尺度。
从片名即可看出,《白蛇传·情》选择在“情”字上做文章。
“钟情”“惊情”“伤情”“断情”“求情”“续情”,无论是白素贞、许仙、法海,都实现了人物角色的创新,一切行为逻辑皆因为情之所至。正如片中所唱,“人若无情不如妖,只要有情妖亦人”。
其中以“法海”最为典型。在新版本中,“法海”不再是非黑即白的“大反派”,而是仙界法规——人妖不能通婚的守护者。他发现白素贞是蛇妖,只是警告白素贞离开许仙,没有施毒计。一个同样有着普通人情感,不再“不懂爱”的“法海”,角色更具厚度,不那么脸谱化。
白素贞一角既美又飒,敢爱敢恨。对感情敢表达,敢追求,敢付出,颇有“大女主”的风范,这一设定对年轻观众独具吸引力。
她与小青一同对抗“法海”,小青为姐妹出头,拔剑质问“法海”,一句“人家你情我愿,碍了谁的眼?”令人拍手称快。姊妹情深、互帮互助的“闺蜜情”,令女性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片中白素贞与十八罗汉搏斗一幕,面对十八罗汉的围攻,白素贞先用剑对打,之后改用水袖卷起火烛攻向十八罗汉,场景颇有超级英雄片的紧张感、力量感,却又将戏曲演员优美的身段和扎实的基本功展露无遗。
可以说,曾小敏、文汝清等粤剧名伶的表演,将情感注入内心和眼神之中。从文戏到武戏,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的魅力,且更加符合电影这一媒介的要求。
当戏曲之“虚”遇上电影之“实”,《白蛇传·情》进行了一场两者之间结合、转换的探索之旅,传统戏曲电影焕然一新。正因为此,这样一部植根于传统、古老戏曲文化的电影才能获得当代年轻观众的喜爱。
导演:出乎意料,没想到这么受年轻人追捧
执导《白蛇传·情》对于张险峰导演来讲,是一次跨界的艺术创作。说到为什么会接拍,他谈起了当时看到的戏曲电影现状。张险峰受到制片邀请来到广州,刚上映没两天的一部戏曲电影,全广州只有两家影院有场次,每天也只有早场,来看的都是一些老人。“没想到戏曲电影会走到这一步,当时也有一份责任感,也想看看有没有这个可能性,借自己的力量开出一条新路。”
此前,《白蛇传·情》的终极预告登上B站热门第一,导演表示完全出乎意料,“这个电影比较主观,带有个人对于戏曲和电影的理解,实验性和探索性比较强,确实没有想到会引起这么多年轻观众朋友的反响”。
现在的年轻人受到西方商业文化氛围的熏陶,但是还有一部分人在关注传统艺术,导演称这一点出乎自己预先的想法。但《白蛇传·情》吸引到年轻人的目光也在情理之中,“比如它建立了东方美学体系,把戏曲和电影直接做了融合。其中也借助了很多西方的最新电影技术的手段和风格,比如摄影、美术、道具、服装,还有音乐、特效等方面,这些东西能帮助年轻观众更早融入电影里面”。
传统戏曲+电影,每个部分都很难突破
《白蛇传·情》既保留了传统戏曲精髓,又让其在电影形式下完成了与当代大众审美的连接,这一点受到了特别多观众的称赞。但作为一部全新的戏曲电影,国内没有人做过,没有任何的借鉴,导演介绍在拍摄的最初其实走了不少弯路。“可以说,电影艺术和戏曲艺术之间的分寸考量,体现在电影的每一场戏,每一分,每一秒,每个眼神。”
关于从戏曲艺术到电影创作的转变,有哪些地方是很难突破的?导演坦承“每个部分都很难突破”。“首先建立美学体系就很难,当我把主演曾小敏的剧照放到西方的奇幻电影的情景下,发现特别违和,其实不是在帮助传统艺术,是在毁了它,然后再重新思考别的路子。剧本方面,戏曲舞台的剧本是一幕幕的,首先就要打破时间空间对于舞台的限制。演员的表演也在尝试突破改变,戏曲演员的表演非常外化,譬如武打戏,虽然很美,但不够紧张刺激,不像电影都是拳拳到肉。另外还有音乐,戏曲舞台都是锣鼓点,这里我们加入了西方的音乐元素,弦乐、大提琴、小提琴,甚至电子乐。”
综合《广州日报》《新快报》报道
新闻推荐
今年以来,梁山县人社局完善落实支持政策,优化创业服务,为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入乡创业提供“一揽子”政策服务,确保农民工等群体...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