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间食味》:故乡是一种酶 附着在胃壁上的是故乡的食物
王世会 画
点心记:黑暗中的甜
文/宋长征
老屋寂静,坐落在时间的中央,等我造访。门锁着,锁与不锁没有什么区别,我丢下书包,只稍稍用力,就把旧年的那道门槛取下。这是我进入老屋的最好方式,就如现在,当我坐在屏幕前,就出现了童年清晰的一幕。
暮色透过木格窗棂,轻轻的脚步声惊醒一只正在觅食的家鼠。有时我想,我的童年是不是也像一只蹑手蹑脚的老鼠,出现在时光的某个角落,我要寻觅这人间的暖,也需要一些粮食来充填饥饿的肚腹。木箱放在老屋的一角,开始用来盛放母亲的妆奁或衣物,后来用来放置姐姐们的衣服和一些家织土布。之所以叫土布,无非是勾勒一些井状或者河流波纹的图案,借以表达我们朴素的信仰,地瓜花,石榴花,或者芝麻花,寓意瓜瓞延绵,人丁兴旺。
我能想到的甜,就是在黑暗中抿住舌尖,像火焰上的一粒糖,像齿颊间吹过一场浩荡的春风,哦——或者像没有痛苦的死去,浮在时间的水面上,渐行渐远,一直向繁花似锦的时间深处漂流。
村庄里的点心,一是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叮当作响,车把上挂着一个人造革皮包或者一只土篮,里面无非是几只冷硬的馒头,还有几封快要颠碎了的点心。一是用来祭拜天地或先祖,燃一炷香,三拜九叩,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和睦平安。正月十五一过,这才轮到了我们。一层一层打开,口水就要溢出嗓子眼。
我怀疑母亲极度吝啬,把点心隐藏在木箱的某个角落。我费力地踩着一只板凳,摇晃中那只家鼠仿佛也绷紧了神经。它已经钻进洞穴,黑豆一样的小眼睛打量着我这个莫名其妙的小活物。木箱上面是堆放的棉被,我需要涨红脸庞用肩膀抵住,才能将一只近乎偷窃的手臂伸进去。指尖在触摸,昨天抠开的小洞能明确探知出来。
——我只需要一块小小的点心,只要一小块就能满足我对甜的欲望。暮色渐浓,我用牙齿轻咬这黑暗中的甜,用以度过艰涩与孤独的童年。
点心一词的来历充满正能量。相传东晋时期的一位将军,心疼将士们浴血沙场,一道军令,命火头军烘制士兵家乡的糕点,河南的,山东的,江西的,但凡能说出名来就要使出浑身解数。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在这茫茫的征途上,除却金戈铁马竟然还有一缕故乡的味道,莫思乡,思乡人断肠。这是马革裹尸的点点心意,说起来让人悲伤。
我们村的点心,大多是从不远处的葛庙集上购买的。有大青果,造型粗砺,一身裹满白砂糖,质轻,一咬一口空气。有白橘饼,形似柿饼,挂的是糖不是霜。有蜜饯,长成水饺的模样,咬来一口蜜意,似乎甜得有点离谱。我最喜爱的还是蜜三刀,分为大三刀和小三刀,叫蜜三刀肯定涂了蜜,甜而不腻,酥而不烂。
村人习惯称蜜三刀为三刀子,听起来像是面前站着一个脸有刀疤的莽汉。实则不然,据传蜜三刀最早产于距离我们村三百里的徐州。话说北宋年间,老饕苏东坡在徐州任职,和云龙山上的隐士张山人过从甚密。一日,苏大爷和张山人在放鹤亭上饮酒赋诗,苏大爷兴之所至,显摆起刚到手的一把宝刀,在饮鹤泉的青石井栏上连砍三刀,留下三道深深的刀痕,而宝刀无恙。恰在这时,侍从送来茶食糕点,看起来诱人可口。有人起哄,说苏大爷才高八斗给点心起个名吧,于是才有了蜜三刀之称。
这多少有些牵强附会,无非是借名士之名免费为自家生意做广告。
我理解这样的初心,却不能理解母亲为什么把仅有的两包点心隐藏在木箱的角落。多年来我有过很多次揣测,是为了留作走亲戚的礼物,还是留给身陷病痛的父亲?乡间的日子瘠薄,我们很多年似乎都在刀刃上行走,一个穷字,几乎涵盖了我的童年记忆。但你不能劝慰肚腹间生长出来的另一只手,它在试探。第一次,母亲竟然没有发觉,我把木箱里的衣物、土布规整如初,把木箱上面叠压的被子整好,一转身消失在黑暗的夜色中。第二次,母亲仍然没有发觉,我轻车熟路找到同样的地方,从鼠洞大小的小口里摸出一块蜜三刀,让舌尖再一次刮起春天的风潮。第三次,第四次……两包点心到底多少有点让我在一瞬间惶惑。好像那是一个甜蜜的洞口,源源不断的甜在黑暗中流溢,一丝丝,一缕缕,成了上天赐予的点点心意,以满足我贫瘠的童年。
点心,正餐之外的甜蜜补充,翻开《红楼梦》,碧粳粥、山药糕、豆腐皮的包子、糖蒸酥酪、桂花糖蒸栗粉糕、菱粉糕、鸡油卷儿、螃蟹馅小饺儿、松穰鹅油卷,林林总总,把一座大观园经营成了一座人间点心铺子,怪不得莺声燕语,甜甜糯糯,最终却也落得“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
如此说来,葛庙集上的烧饼、肉盒子也算点心。每逢赶集,我会像看家狗一样等在母亲归来的路上。路旁沟渠里的野花在开,田野里的麦子疯长,奔忙的蜜蜂蝴蝶在酝酿一场又一场花事。我伏在青草丛中,眼看着一位位过客,直到看见母亲的身影。你知道的,只有母亲不会让你失落,打开人造皮革的提包,烧饼、肉盒,不多不少正好两个,可以过渡到下一次集市。
由此可见,点心不但入史,也可承载文学。唐传奇《板桥三娘子》有记:“有顷,鸡鸣,诸客欲发,三娘子先起点灯,置新作烧饼于食床上,与诸客点心。”这里的点心暗含阴谋,作为一种诡谲的道具出现,让人心惊。
故事说汴州西有一家板桥店,老板是一位叫三娘子的寡妇。徐州客人赵季和有一日路过此处,顺便歇歇脚。三娘子待客甚厚,夜深时喊来诸客饮酒。多亏赵季和长了一个心眼,才发现惊天秘密。
“至二更许,诸客醉倦,各就寝。三娘子归室,闭关息烛。人皆熟睡,独季和转展不寐。隔壁闻三娘子悉窣,若动物之声。偶于隙中窥之,即见三娘子向覆器下,取烛挑明之,后于巾厢中,取一副耒耜,并一木牛,一木偶人,各大六七寸,置于灶前,含水噀之。二物便行走,小人则牵牛驾耒耜,遂耕床前一席地,来去数出。又于厢中,取出一裹荞麦子,受于小人种之。”
凭空幻变,灶前耕田,且须臾春秋,收获了谷物磨成面,制成有巫蛊之力的烧饼。吃了烧饼的客人“忽一时踣地,作驴鸣,须臾皆变驴矣。三娘子尽驱入店后,而尽没其货财”。赵季和惊出一身冷汗。
再次投宿,赵季和带了和三娘子一模一样的烧饼,趁三娘子出门的间隙置换。“才入口,三娘子据地作驴声,即立变为驴,甚壮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过路客赵季和收获了一头健驴,游走在风雨路上。这是典型的因果之报,借一张烧饼寄托了民间愿想,若起歹意,天必惩戒。
我已经忘记我偷食点心的伎俩被母亲发现时的场景,无非是抠索着手指站在黑暗中羞红了脸。母亲卧床的那一年,我问,为什么把点心藏在木箱里?母亲说,你看咱家的羊,好好的草放在地上不吃,你给系在高处,它想办法也会吃到。
我默言,在无边的沉默中舌尖泛起一缕清澈的甜,亦有隐隐的酸楚。
选自《乡间食味》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作协定点深入生活项目签约作品,也是“乡间系列三部曲”之一,分为炊具部、风俗部、牺牲部、作料部四个部分,。描写鲁西南与炊事相关的器物、风俗以及饮食相关的传说与流变,对传统乡间饮食风物做出了一次比较清晰而完整的梳理,呈现出一幅充满野趣的乡村生活图景。这是对农耕文明的一次深入探究,复原先民生活的悲喜,也是对每个现代人浓浓乡愁的精神抚慰。
作者简介:
宋长征,山东省签约作家。素描乡村物事,勾勒民间冷暖,感触大地心音,聆听天籁私语。作品曾获多种文学奖项,散文集《住进一粒粮食》获山东省第三届泰山文艺奖(文学创作奖)。另著有散文集《乡间游戏》《慢时光,牵牛而过》《一群羊走在村庄的上空》。
插画作者简介:
王世会,山东梁山人。国家一级美术师,山东美协会员,北京荣宝斋画院马海方工作室画家。擅长中原农耕时代的乡俗画创作,同时擅长水浒画的创作。历年发表作品2000 余件,出版专著和与人合作出书近20余册。央视多次对其艺术创作进行报道,多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
《乡间食味》宋长征著 黄山书社 2020年10月出版
新闻推荐
今天,钢琴老师教我学了《梁祝》这首曲子,回家后,我一直坐在钢琴前,看着谱子发呆,怎么也弹不出老师说的那种波澜起伏的感情。突...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