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人嫌”到“香饽饽” 穗茎兼收让秸秆变废为宝
本报记者 杨柳 通讯员 张树锋 王娣
“真没想到,玉米秸秆成了‘香饽饽’,也能卖出好价钱……”兖州区漕河镇宏磊农机合作社社长刘汝房今年刚添置了一台玉米穗茎兼收机,收获了300多亩的玉米秸秆,并与邻近的梁山县一奶牛厂签订合同,以8分/斤的价格,卖给奶牛厂,今年秋季增加收入近7万元。
农作物秸秆如何利用一直是困扰农业发展的难题,传统的秸秆还田方式,易带来农作物病虫害、秸秆焚烧等问题,增加农业成本。推广先进的农业机械化技术,秸秆还田、离田相结合,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无疑将成为现代农业绿色发展的趋势。作为国家级农机产业集群之一,兖州利用农机产业研发、生产制造优势,国丰、金大丰等农机企业相继研发生产了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技术成熟、优质产品投入到市场成为“抢手货”。据国丰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振华介绍,国家通过项目补贴和农机购置补贴等方式推动了农机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国丰机械的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已经销售了700多台,产品销售区域涵盖东北、华东、华北等地区。
记者了解到,大安镇东葛村农机户石洪安今年新购置了1台穗茎兼收玉米收获机,总价格为18万左右,除去国家农机购置补贴4万元左右,相当于自己只用14万元买下穗茎兼收机。石洪安粗略算了一笔账:今年秋季共赚了17万元左右,其中穗茎兼收600多亩地,将秸秆卖给本村和附近村的养牛场,收入12.5万元左右,利用1台小型打捆包膜机收了100亩的秸秆打捆包膜,收入4.6万元,当年不仅收回买农机的成本还富富有余。
今年,兖州在秸秆综合利用上积极探索、典型引路,按照“秸秆资源化、收储集中化、利用产业化”的思路,引导农机户因地制宜,灵活经营,形成了玉米秸秆“本地消化+外地销售”“现收现卖+打包存储”的灵活收储方式和“本地收获经营+外出跨区作业”的多渠道增收作业模式,大大提高了秸秆经营效益。据初步测算,今年秋季,兖州玉米穗茎兼收作业7670亩,秸秆收入144万元,节约作业成本61万元,实现综合效益200余万元,亩均增收260余元。
“秸秆除了用于济宁周边地区畜牧养殖外,我们还引导农机户秸秆打捆、包膜存储,变成饲草商品,进入市场交易,销往内蒙等外地畜牧大省,农村没人要的秸秆,如今成了养殖户青睐的优质饲料,不仅实现了秸秆集约化利用,还增加了农民收入。”兖州区农机服务中心主任吴卫新说,未来他们将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优势,在建设秸秆一体化收储体系、产业化综合利用等方面提高秸秆利用率和产值,促进农机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新闻推荐
重阳节登西梁山参观烈士纪念馆重阳节前夕,10月23日,翠湖社区组织退休职工和侨胞来到西梁山革命烈士纪念馆,接受爱国主义革命...
梁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梁山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