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巧解”乡村文明大课题
本报记者武旭本报通讯员侯敏
祁玮琳是梁山县寿张集镇郭楼村远近闻名的好媳妇,7年来,她用心照顾身体残疾的婆婆和妹妹,让村里人人都竖大拇指。10月8日,郭楼村村民的微信群里突然出现了一条视频:村民们在镜头前诵读新版的郭楼村村规民约,而作为好媳妇的代表,祁玮琳也和婆婆一起出现在了镜头前。“孝敬老人,满足老人日常的开支需求……”,看着视频中祁玮琳的承诺,远在济南打工的丈夫也在群里及时送上了“点赞”。在寿张集镇,一场关于新版村规民约的“视频化”风潮正在铺开,而这一段算不上精致的短视频,却在悄然书写着乡村文明建设的大课题。
短视频另辟蹊径
老村规“碰撞”文明新风尚
村规民约是村级民主自治的重要依托,有着“村庄宪法”之称的它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为村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新常态下,多年没有更新的村规民约已经显得有些落伍,而受限于当时的条件,以往的村规民约往往只规定了大的方向,缺乏具体的执行条款和相应标准,因此存在约束性较弱、可执行性不强等突出问题,亟待更新。而新版的村规民约结合移风易俗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理念,结合本土乡村治理经验,以“红白喜事”“孝老爱亲”“人居环境”等村民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场景为抓手,进行了整合与细化,有了具体的执行标准。
标准有了,怎样让大家都能知晓、熟悉内容呢?传统的几种宣传方式都已经出现了覆盖面上的盲区:文字类的宣传资料,一部分老年村民阅读困难;村级大喇叭宣讲,村民收听时容易遗漏内容,反复播放还有扰民的困扰……而且这些传统的宣传手段无法涵盖外出打工的村民。一番思索后,寿张集镇决定另辟蹊径,在各村都有的村民微信群上做文章。“一开始我们也想过直接发送文字的形式,但是各村的微信群人数都比较多,文字很容易被淹没,再则很多人也没有耐心去看,所以我们最终采取了拍摄视频的方式。”寿张集镇党委副书记詹奔告诉记者。
寿张集镇采取“村庄自主拍摄,镇里技术支持”的方式,首先在下辖的两个管区进行了试点,祁玮琳所在的郭楼村就是这次村规民约“视频化”中首批尝鲜的村庄之一。在视频拍摄时,郭楼村采用“身边人说身边事”的方式,“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就讲移风易俗、反对浪费的内容,“好媳妇”“好婆婆”们就谈孝老爱亲、尊老爱幼的条款,环卫公益员们就说提升人居环境、进行门前三包的标准……而孩子们则作为“机动力量”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为了让视频更加生动,郭楼村两委还设计了几个简单的情景。“拍摄比较简陋,演员也不专业,但是胜在态度端正。”郭楼村党支部书记郭新占告诉记者,视频拍摄过程中还闹出不少笑话,很多村民一看镜头就紧张,有时短短的一句话要拍上几遍。“我们在前面拍,大伙在后面看,笑着闹着也加深了对新版村规民约的印象。”在郭占新看来,拍摄视频还有一个小心思:“你当着全村人的面拍了视频,说要爱护环境、敬老爱亲,大家伙都看着呢,以后要是做不到,面子上也过不去不是。”
文明风吹进村庄
小变化见证时代大发展
郭楼村的短视频发送到村民微信群里,立刻就引起了轰动,大家纷纷点赞、讨论。今年72岁的范存代老人是郭楼村“红白理事会”的成员,在这次视频拍摄中,他也“出境”对村里红白喜事等规章进行了宣读。而在他看来,新版村规民约的背后,是文明新风吹进乡村带来的新变化。“以往一场白事,开支得2万元左右。现在菜、烟、酒都有了详细的规定,开支可以压缩到5000以下。负担减轻了,人人都说好。”范存代告诉记者,现在“身后风光不如生前尽孝”的观念已经成了村民的共识。“还有彩礼,我们也进行了改革,现在小两口们也明白了,与其带着一身债图风光,不如节省下来,小两口轻轻松松过日子。”范存代说道。
同样感慨于村庄变化的还有“好媳妇”祁玮琳。“我7年前嫁过来时,村里还有垃圾堆、柴禾堆,现在不但全部清理出去了,大家爱护环境的意识也养成了。”祁玮琳告诉记者,村里的小广场是老年人们聚会聊天的地方,现在不用村里打扫,隔上两三天就有老人自己扛着扫帚来清扫。
“村风民风建设,不仅要有紧跟时代的理论引导、具体可行的操作条款,还要在宣传方式上推陈出新,做到精准有效、有的放矢。”寿张集镇党委书记于明河表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与现代传播手段推进乡村综合治理工作,是寿张集镇在基层治理实践中的有益探索, “这次用短视频推广新版村规民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给了我们信心。我们也将进一步总结经验,完善相关机制,提炼出可供复制的工作方法。”
新闻推荐
快讯梁山县供电公司本报梁山讯(通讯员吴敬华)10月9日,梁山县供电公司员工对韩垓镇李堂村实施“煤改电”配套电网工程建设,为...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