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红薯成大产业
本报记者张彦彦
本报通讯员郭焕丽陈廷合
梁山县黄河滩区上的红薯地里一派热闹景象。在梁山县小路口镇马岔河村成片的红薯地里,伴随着拖拉机的轰鸣声,一垄垄红薯被翻出土壤,个个体态饱满,十分喜人。
“今年的红薯长势不错,一亩地能产5000多斤,每亩净收入1000多元。”种植大户马长领高兴地对记者说:“我现在真正地脱贫致富了。”种植大户马长领承包了400亩土地,年收入20多万。
谁能想到,就在几年前,马长领还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七年前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股骨头坏死。他带着妻子四处求医,高昂的医疗费使得拮据的家庭欠下不少外债。沉重的家庭负担和现实的家庭情况让他无法外出打工,家里一贫如洗,负债累累,别说搞产业,就连一家人的基本生活开支都很困难。2014年,为方便照顾在家休养的妻子,马长领决定回到老家承包几亩地。沿黄滩区土质疏松,排水性、通气性好,再加上临近黄河,水浇条件好,十分适宜种植红薯。
正当马长领踌躇满志时,如何获得启动资金让他犯了愁。小路口镇扶贫干部丁冉了解到情况后,主动联系马岔河村的支部书记,提出了“先租后付”的方案,由村委会做担保,以每亩650元至800元的价格,帮助马长领流转了200余亩土地,等秋天有了收成再付地租。在镇农技站等部门的帮助下,马长领顺利解决了种子、化肥、灌溉设施等难题,开始了脱贫致富第一步。
2015年秋,马长领的红薯喜获丰收,纯利润6万多元,当年便顺利脱贫。马长领的成功之道让越来越多的村民看到了新出路。很多村民找到马长领,向他请教种植红薯的经验。从育苗、采购肥料到土地选址、农机使用,马长领事无巨细地向前来咨询的村民传授经验。马长领成立了地瓜种植专业合作社,扩大了土地承包规模。在他的带动下,马岔河村红薯种植面积从100多亩扩大到1300多亩。从粮食作物改种经济作物,村民们每亩地增收500多元,比以前翻了一倍。
“咱有难处的时候乡亲们伸过援手,咱不能忘本。”在红薯种植基地里工作的大多是附近村庄家庭困难的妇女和老人,马长领说:“我这里优先录用低保户,只要你想劳动,随时提供工作岗位。”
孙玉萍是长期在马长领合作社工作的工人,丈夫马雁栋瘫痪在床十多年。为照顾丈夫,孙玉萍只能在家附近打打零工。“工地上,厂子里都干过,靠不住。在长领这,不忙的时候一天五十,忙的时候,一天能赚一百多。”孙玉萍一边给红薯装袋一边对记者说。
“红薯好销吗?”“卖不出去,找马长领。” 为拓宽销售渠道,带领乡亲共同致富,他通过联系外省客商,与本地薯业公司签订订购合同等多种形式对外销售。今年这批龙薯9号,半年前就已经签了合同卖出去了。农户找到了销路,看到了希望,种植热情大大提高。目前,马岔河村已有20多户村民种植红薯,脱贫致富。
村民马德魁加入马长领的红薯合作社已有三年,今年种了100多亩红薯,现在已经签完订单全部售出。“现在的行情一年比一年好,明年我得多种点。”马德魁笑着说。在马长领这些种植大户的带领下,马岔河村的种植产业走上了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的良性发展道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李晓明)8月5日下午,金太阳社区开展“七夕守初心,共筑幸福梦”活动。此次活动以“我们的节日·七夕”为主题,社区...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