薅秧的婶娘爱唱歌

四川农村日报 2019-08-09 06:29 大字

□映铮

薅秧,是山水之间热烈欢快的劳动场景,更是年轻的婶娘们展示自己朴实、明亮又纯净的性子的最好方式。她们在劳作时总爱吼一嗓,给世界,也给自己。

盛夏的村头屋后,我的父母和叔伯婶婶们躬耕垄上。他们成行成排地站在齐腿的秧田里,扭动着腰身,用脚探寻秧苗周围的杂草,然后用力将之踩进泥中,从此,那些稗草就不能与秧苗争营养了。这是杀虫剂没生产出来之前的除草方式,也是薅秧歌得以诞生和传承的土壤。

薅秧歌以二二三节奏的七言句式为主,分高腔类和平腔类。高腔类腔幅宽大,节奏自由,多用假嗓和颤音歌唱,因此难度比较大,又被称为“一声昂”或“震颈红”。平腔类腔幅紧凑,节奏规整,一般结构短小。其表现形式可为独唱、领唱、齐唱或对唱,形式多样,不拘一格。

这种伴随着劳动场景诞生的艺术形式,将劳作的辛苦和满心的期盼融合在即兴唱腔里,寓情感于嬉闹中,润万物在无声间。

最记得每年秧苗青绿时节,为了给大家鼓劲,领头者还没下田就已扯开嗓子吼:“迎春花儿朵朵香,准备春耕忙又忙,春天多使一把劲,秋来家家谷满仓。”大家听了,立马就来了精神,跟着和起来:“大田薅秧排对排,舅子老表一起来。杂草除得干又净,打的粮食经得晒。”仿佛一嗓子就把身子吼轻了,劲儿吼足了。

伴随着歌声的节奏,人们的行动自然地保持一致,仿佛是排练过的大型舞蹈,好看又壮观。聪明的婶娘们为了哄儿郎们多干些活儿,甜蜜地许诺:“一块白布四个角,做双鞋儿郎踏脚。只要我郎爱劳动,一生都不打赤脚。”男子们立马蹬鼻子上脸,唱起来:“大田薅秧排对排,一对雀儿飞过来,前头飞的梁山伯,后头飞的祝英台。”也有一些过来人逗那快出嫁的女子:“大田薅秧稗子多,扯了一窝又一窝,又要埋头扯稗子,又要抬头望情哥……薅了上丘薅下丘,拣个螺丝往上丢,螺丝晒得大喳口,小哥晒得汗长流。”唱到热烈时,一些已婚男女开始打诨对唱。男人唱:“秧田弯弯一张弓,妹儿脸蛋红通通,白天薅秧薅累了,晚抱妹儿怀当中。”被占了便宜的婶娘当然不得示弱,泼辣回敬道:“月儿弯弯一张弓,山茶花开红通通,薅秧田里拣个崽,娘抱崽儿怀当中。”

在嬉笑怒骂的薅秧歌里,所有的表达都能辗转成歌。即使昨天刚吵了架,只要一人开口唱“昨天出门遇到鬼,敢和对门来争嘴”,另一个回“专心实意来薅秧,秋收稻谷垒成堆”。至此,矛盾消除,即使不能和好如初,也不似先前那般头生孽角,非争个你强我弱了。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如今施肥锄草都不需要人们下田了。那一幕幕热火朝天、生机盎然的场景消失了,薅秧歌也随之淡化。如今能原汁原味吼出几声的,多是七十多岁的老人。虽然被列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但保护和传承还有些困难。唯有创新这种艺术形式,融合现实,开启更灵活更丰富的创作方式,才能让薅秧歌继续扎根这方土地。真希望人们有一天还有“轻歌一曲薅秧去”的热情和劲头,用这原生态的高腔悄然掸开那些花开的日子。

大概是受了婶娘经常哼唱的影响,薅秧歌总是把繁若锦缎的初夏织成一曲清韵,安放于颠沛的流年,让我能够感受到云卷云舒的坦然、从容淡定的笃实。轻拈时光,静听岁月,遗落在时间里的这些悠远的歌,高亢、从容,轻挂在心头,不卑不亢,亦庄亦谐。

新闻推荐

梁山县公安局 全力打造“多能”警察

近日,正在梁山县城水泊西路农业银行路口进行“路长制”执勤的梁山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民警杜广琦和交警一中队辅警杨凯看到崇...

梁山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梁山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