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两次入朝浴血奋战

济宁日报 2020-11-03 07:07 大字

本报通讯员毕朋森

今年92岁的孙希周老人是金乡县粮食局的退休职工,1929年出生于山东省安丘市石埠子镇北郎庄,是一位老共产党员,更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曾多次荣立战功和表彰。70余年前,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始终铭刻在老人的记忆里。

童年时的孙希周正赶上日军开始全面侵华战争,他的家乡很快沦陷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当时日本军队在庵上村后的山上建立了据点,这个据点离北郎庄村不到三里地,鬼子经常进行扫荡、抢东西。”据孙希周回忆,“我在8岁的时候,就参加了村里的儿童团,后来还当上了儿童团长,和村里差不多大小的孩子一起站岗、放哨,防止鬼子来扫荡。”

1947年7月,村里动员青年人参军,孙希周立马报了名,分到了县独立团,担任通讯员。1948年底,淮海战役打响,孙希周所在的县独立团编入九兵团参加淮海战役。他本人则担任通讯兵,负责信息传递,随时都有牺牲的危险。但孙希周丝毫不惧,铆足了劲头,不断穿梭在炮火之中。“怕死就不能打仗,打仗就不要怕死!只要我多送一趟战报,就能多一份胜利的希望。”孙希周坚定地说道。

1949年初,孙希周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4月,他参加了渡江战役、解放上海战役。之后,随部队在上海、苏州、杭州等地驻扎。

1950年11月,孙希周所在九兵团奉命从上海一路北上。“我们就从丹东过了鸭绿江,开始了抗美援朝战争。”孙希周回忆道。

孙希周所在的部队是志愿军第26军77师229团3营,他担任机枪连1排2班班长。77师作为军里的预备队,在前线战事吃紧后,顶着美军飞机的轰炸,拼尽全力向长津湖地区跑步急行军增援。“当时美军的飞机欺负我们没有防空力量,一过来都是黑压压一片,飞得很低,像燕子一样,追着我们轰炸,一路上牺牲了不少战友……”说话间,老人眼角已然泪湿。

在一次战斗中,孙希周被炮弹炸伤了腿,站不起来。其时美军已经冲到了眼前,情况危急万分!“我心一横,从山上滚了下来。到了半山腰被树拦住,才停了下来。”孙希周心有余悸地说,“正好我们的担架队上来救伤员,把我抬上了担架,向我们的后方医院跑去。”在担架上,大腿上的血一直向外流,裤子都染红了。担架队员大声叫喊着:“坚持住坚持住,马上就到了!”孙希周说道,“没有这两个担架队员,我可能就牺牲了。我不知道这些拼了命也要往上冲的担架队员是谁,我也记不清他们的模样,但我知道他们都是我生死与共的战友。”

在卫生队简单治疗后,孙希周被送到国内继续治疗。也是在这次战斗中,孙希周荣立二等功。伤好后,孙希周二次入朝,又回到了前线。在一次带领新兵训练的时候,遇到轰炸,孙希周指挥着战友跑向防空洞,自己却被横飞的弹片打中了膝盖。这次负伤非常严重,虽然被送到国内及时治疗,但孙希周膝关节里的这枚黄豆粒大小的弹片已无法取出。

这次伤愈后,朝鲜战事已基本结束。按照上级安排,孙希周到枣庄荣校学习深造。在枣庄荣校,孙希周学会了写字、计算、打算盘,具备了基本的“读写算”能力。

“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党、国家和部队,如果没有这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除了打仗、编席子、干农活,我这辈子就什么都不会干了。”孙希周不无感慨地说道。

1955年9月,孙希周复员,分配到了山东省金乡县粮食局,一直在基层工作,直至1983年5月离休。

战火早熄,硝烟已尽。70多年来,那些戎马岁月,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慷慨激昂的日子,那些肝胆相照的革命友情,始终萦绕在孙希周的心头。孙希周的记忆不单是一位老兵的烽火记忆,更是我们国家的记忆,正是因为有了这些最可爱的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安宁,繁荣与发展。

新闻推荐

设立劳务输出窗口 扩宽群众就业渠道

本报记者王雁南本报通讯员谢潇男劳务输出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针对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有效之...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