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篆刻,八旬老人奖状拿了一箩筐

农村大众报 2020-08-26 21:18 大字

四卷印谱展开有28米长。到了现在这个年纪,张新静起得特别早。起来了也没别的事干,除了拾掇拾掇满院子种的瓜菜,他便把自己关在屋里,一门心思地研究书法篆刻。

村里人都觉得这个老头忒怪,都80多岁了,精神头却似个年轻人,走起路来一般人撵不上。“这和我多年来的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我打小就闲不住,特别喜欢手工活。”张新静说。

在张新静房间里的一个柜子上,整整齐齐摆放着十多个木箱子,这些木箱内存放着他的“宝贝”——从秦始皇到清宣统帝,2000余年、500余位皇帝的印章。为此,他花去十多年的间。

“1966年我在王丕(现属金乡县王丕镇)当‘片长’,当时在清理仓库时发现了一套光绪二十年的《康熙字典》,共有六册。”说起自己和篆刻的缘分,张新静说,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找到一本《篆刻学》。凭借一本《康熙字典》和一本《篆刻学》,他开始了篆刻之路。

篆刻有“七分篆,三分刻”之说,本身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艺术,所以学习篆刻必先学习书法。

退休后,张新静回到老家鱼台县李阁镇张庄村。这期间,他参观了故宫博物院,见到了明清时代的玉玺,从那以后就更加着迷。“中国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到1912年宣统皇帝退位,历经2000多年,有500余位皇帝。我就想按照时间顺序,把他们的名号都给刻出来。”张新静说。

历代王朝更替中,大一统朝代的皇帝都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如五代十国、五胡十六国等大分裂时期,还有历史上众多的割据势力和农民起义领袖则难以统计。为此,张新静对这些人的称号、年龄、死因做了详细的标注。对于没有相关材料佐证,需要自己创作的印谱,都尽量用不同的字体或者表现手法去创作。

张新静很多刀法都是自己琢磨出来的。记者看到,张新静拿刻刀的手势与执笔法近似,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刀柄,中指抵住刀柄,无名指和小指紧贴中指。“这种握刀法刀转动非常方便,也很灵巧,比较适用于材质较软的印石,一般朱文印都是这种方法。还有一种握刀法,是用拇指抵住刀柄,其余四指握住刀柄上端,借用手腕的力量向上推。这种握刀法便于发力,适合材质较硬的印石,篆刻白文印都是这种方法。”

刻章前,张新静要先从市场上选购基材做成模具,之后选择印石将要刻制的一面进行打磨。印面平整后用毛笔勾勒出将要篆刻的文字,才能操刀制印。

制作的这500余位皇帝的刻章,张新静历时十余年,为了省材料,一个印石的六面都被用上了:“每一块石料都尽可能做成长方体,两个短边可以做成一个正方形的印章,四个长边可以做成四个长方体的印章,这样只需要一百多块印石,就可以做出500个玉玺印章了。”

除了篆刻外,张新静还精通书法和撰写诗词楹联,部分作品编入《中华诗词通鉴》《中华十二生肖楹联大典》。这期间,他参加不少比赛,篆刻和诗词楹联的奖状拿了一箩筐。

现在,在张新静的带动下,他的儿子张景方,孙子张凯歌也爱上了刻章。有时候祖孙三代人还凑在一起,切磋切磋技艺。

农村大众报记者张超

通讯员缪学振赵诗影

新闻推荐

多种因素导致金乡霄云镇西瓜价低滞销 干部当“中介”,一分钱的西瓜卖到两毛多

这两天,金乡县霄云镇韩邵村村民周钦佩感觉撞了大运,原来一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的2万多斤西瓜,突然以每斤两毛多钱的价格卖...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