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国字平台”聚焦特菜产业 德州农科院成科技引擎

农村大众报 2020-07-22 14:40 大字

德州农科院院长贺洪军(左)在指导田间生产。加工辣椒、葱姜蒜韭、水生蔬菜、芥菜类蔬菜等,是目前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特色蔬菜,具有种类丰富、效益高、加工产业链完整等优势。按照“面向生产搞科研,整合资源求突破,转化成果强产业”的工作思路,德州市农科院近年来积极发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德州综合试验站等科研平台优势,大力培植辣椒、大蒜、韭菜、洋葱等特色蔬菜产业,使之成为当地富民产业。

“与普通蔬菜相比,特菜产业发展,更需技术支撑。”德州农科院院长贺洪军介绍,该院充分发挥国家蔬菜体系德州站的科研平台作用,密切与专家联系合作,每年从辣椒、大蒜、韭菜、洋葱、大葱、莲藕、芥菜等育种岗位科学家手中,引进新品种100多个。

目前,该院已筛选出辣椒品种“博辣红玉”“艳椒425”“德红一号”“英潮红4号”,大蒜品种“中蒜3号”“徐蒜918”,韭菜品种“韭宝”“绿宝”“棚宝”,莲藕品种“鄂莲6号”“鄂莲9号”,芥菜品种“华510”等多个新品种,并推广为当地主栽品种,累计推广面积20多万亩,亩增收2000多元。

新技术带来高收益。据了解,目前该院推动“日晒高温覆膜法防治韭蛆”新技术,已累计应用面积近2万多亩;自主研发的“大蒜-辣椒-玉米”“小麦-辣椒-玉米”等高效立体种植模式,先后在济宁金乡县和德州、聊城等地推广应用100多万亩,新增社会经济效益5亿多元;推动“大蒜-辣椒-玉米”三种三收模式,在大蒜、辣椒价格好的年份,每亩收入可达1.5万元,纯收入1万多元。

由于大部分特色蔬菜为出口加工蔬菜和调味产品,市场需求变化快,种植面积不稳,价格波动也比较明显,种植风险较高。为让农民接受新品种、新模式、新技术的同时,增强风险管控能力,德州农科院每年举办特色蔬菜培训班,召开特色蔬菜现场会、观摩会、公益讲座、教学实践课,并通过微信工作群随时发布国内外技术信息、特色蔬菜产销动态,年培训新型职业农民3000多人次。

“根据体系产业经济岗位专家分析预测的产品价格及波动规律,引导农民合理调控种植面积,有效规避市场风险,通过技术指导菜农进行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贺洪军说。

据悉,该院已先后指导建立了齐河县潘店3万亩大蒜基地、禹城市梁家万亩大蒜基地、武城县老城万亩辣椒基地、平原千亩绿色韭菜基地、夏津白马湖反季节大葱基地,并引导帮助中椒英潮辣业有限公司发展成为我国江北地区最大的加工企业之一,同时每年带动当地辣椒种植5万多亩,农民增收2亿多元,辣椒产业已成为德州重要的农业特色富民产业。(周凤丽张自坤孙良玉)

新闻推荐

山东实施“金融诊疗”助企业焕发活力已为6000余家市场主体提供超500亿资金支持

商报消息“我是做大蒜加工的,受疫情影响,企业今年特别难,招不到工、出不了货,现货订单全都停了,存货全压在仓库里,资金周转都...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