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乡县 “第一书记”下到村 致富项目送上门
本报通讯员代登义
金乡县构建“双包双联”结对帮扶新机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尖兵”作用,深度实施“三个一批”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辐射带动一批、复制推广一批、共同发展一批”的方式,有效提升第一书记驻村帮扶质效。
“辐射带动一批”,因村制宜选准产业项目,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增强村级经济发展后劲。兴隆镇寻庄村发挥第一书记单位职能优势,协调帮扶资金60余万元建设扫帚加工厂,年产扫帚10万余把,第一书记对接销路,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10万余元,带动本村群众就业300余人。日渐红火扫帚产业辐射带动附近的任小楼、李大楼等几个村相继跟上,成立扫帚专业合作社,在各村设立代工点,村民领料在家编扫帚,村集体上门高价回收成品,形成村集体发展扫帚加工做强集体经济、村民参与扫帚加工发家致富的发展格局。
“复制推广一批”,探索村企合作新路子,复制推广成功经验。各第一书记立足本村现有资源,采取“党支部+合作社+N”发展模式,以集体闲置土地、各类帮扶资金等要素入股企业参与分红,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村民共富的新路子。王丕街道李集村成立的蔬菜专业合作社,以村集体存量建设用地和1.5亩废弃坑塘入股农副产品加工厂,村集体每年分红3万元,带动100余名群众家门口就业。第一书记总结“李集经验”,并迅速复制推广到其他经济基础、资源禀赋、潜力优势相近的村:高河街道邵刘村入股钢结构物流仓储项目、金乡街道霍堌村入股扩建康华园奶牛场、霄云镇西王楼村入股蔬菜订单配送项目……企业有了发展,村集体有了分红,村民增加了收入,实现了强村与富民“双赢”。
“共同发展一批”,整合零散资源,力促集体经济抱团发展。各村第一书记统筹资金资源,打破村域界限,形成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产业共建”的良好局面。马庙镇湘子庙村、咸古店村、肖楼村三个第一书记村,整合资金购买拖拉机、农药喷洒无人机等农机具,采取公开竞标的形式筛选出租赁方,服务三个第一书记村及八个联建村,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4万多元。鸡黍镇西李村、李杭楼村等4个乡村振兴服务队服务村和李堌堆村、郭庄村等10个第一书记村,以“4+10村集体经济联合社”为平台,将零散资源整合打包,集中投资240余万元打造为农服务中心,新建综合服务窗口1035平方米、标准化厂房4510平方米,招引项目入驻,通过“租金+分红”方式带动各村村集体经济稳固发展。
据悉,金乡县实施“三个一批”模式以来,累计争取各类帮扶资金5300余万元,集中开工建设项目80余个,帮助成立村级专业合作社386个,启动产业发展和培育致富项目116个,带动群众参与达8000余人,新增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44.78万元。
新闻推荐
济宁湿地面积增至15.88万公顷,湿地保护率77.38%,国际湿地城市认证通过国家评审 废窑坑变模样 白天鹅成常客
□记者王浩奇报道金水湖治理得越来越好,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点和加油站。□本报记者王浩奇姜国乐...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