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新农民,她和别人不一样 不仅提供技术还提供试种大棚,学员边学边实践,管出效益还可以分红

农村大众报 2019-08-16 16:18 大字

现在,46岁的丁继松是29岁的周晴晴的徒弟。

周晴晴是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但她的荣誉有些“晃眼”:国家级“高级菌类园艺师”、省级菌种生产技术员、市级劳模,追梦青年、创业先锋之类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金乡县鸡黍镇的丁继松不愿仅靠几亩蒜生活,去年他报名参加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济宁班,准备学点致富好项目,周晴晴的食用菌技术和经营模式让他眼前一亮。

和其他农村孩子的梦想一样,周晴晴打小想要跳出农门。2012年,周晴晴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进了传媒圈,而这和父亲周不修的初衷相去甚远。周不修是金乡县从业40多年的“蘑菇大王”,曾带动金乡县化雨镇成为全国最大的黄色金针菇种植基地。让女儿学农,成为农业领域的高学历人才是周不修的心愿。“孩子,你现在是一棵大树,可北京的大树太多,你的作用发挥有限;但咱家里不一样,农村天地广阔,大学生就是一棵参天大树,能为很多人遮风挡雨,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即使女儿不学农,周不修也不死心,隔三岔五给女儿做思想工作。

2014年,周晴晴回村,成了化雨镇吴海村第一个“大学生农民”。和周晴晴一起回来的,还有年轻人的思维和行事方式。

为了带动周边村民致富,周不修一直在搞食用菌技术培训,不过周晴晴回来却把父亲坚持了十几年的培训模式推翻了。“以前种金针菇,父母都是一家一户去做技术指导。由于种植户分布不均,种植和收获季节,忙得团团转转,但实际效率却很低。”周晴晴觉得,要想推广技术、壮大产业,必须有统一的基地,统一的管理,统一的培训。

2017年,周晴晴拿出“3+3+3+1”珍稀食用菌基地种植技术扶持创业计划,重点扶持农民、大学生、返乡农民工、贫困户、退伍军人。“参加培训的学员可以边培训边在我们的基地实践,我们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实践基地和试种大棚,实验田管理出效益,还可以获得30%—40%的利润分成。我们的收益主要是为学员提供菌包。”周晴晴说,学员还可选择入股模式,固定资金入股占30%,技术入股占30%,人工入股占30%,管理入股占10%。

如今,丁继松成了周晴晴的得力助手,培训新学员的任务很多落在了他身上。“我们这里有16个大棚归他管理,而且河南等省外的部分食用菌基地也归他管理。”周晴晴说,她的团队正在把所有食用菌品类种植技术形成完整文字体系,准备在学员培训的基础上,打造一所食用菌技术学校,从做农业转型到农业教育,培养更多会用技术、能传技术的新农民。目前,周晴晴已创建珍稀食用菌技术扶持基地12个,种植基地1200余亩,累计培养食用菌专业技术人才1000余人,其中大学生18人。

在销售渠道上,周晴晴与时俱进。“原来我父亲一直走订单,主要进批发市场和大商超。”去年年初,周晴晴开始对接电商平台。“我自己不开网店,因为我不专业。我与一些电商平台的专业商家合作,我供货,他们在网上卖。”

此外,看到普通食用菌市场逐渐走低,周晴晴开始了珍稀食用菌种植技术的研发。在此之前,她已经先后获得3项相关国家专利。“夏季是食用菌种植的淡季,但恰恰也是窗口期,必须抓住。”经过多年摸索,周晴晴找到了驯化野生羊肚耳菌夏季高产的方法和相关技术,“现在羊肚耳菌市场价在100元/斤左右,完美填补了夏季空缺,我们正在申请国家专利。”

新闻推荐

兴隆镇 电商来发力 扶贫有新意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率娜郝猛)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电商扶贫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近年来,金乡县兴隆镇借助农村...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