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一种大蒜有风险村干部外出取真经 蒜乡人种油豆发家致了富 农村大众报记者祝超群通讯员刘雪华陈攀

农村大众报 2019-05-09 16:55 大字

▲在村里的收购点,侯遵青数着刚卖的油豆钱。4月30日,数着卖油豆挣的3000元,侯遵青乐得合不拢嘴。“五一”前后,本是金乡蒜薹上市的时间,然而在金乡县鸡黍镇侯楼村,收蒜薹的贩子并不多,反而村里的油豆收购点却异常热闹。

一天挣3000元,对如今的侯遵青来说并不算多。“目前每斤油豆能卖到两块六,4月中旬油豆刚上市时,最高每斤能到六块五。”刚从油豆大棚里钻出来的侯遵青说,今年他种了17亩油豆,这半个月采摘油豆,他经常雇七八个人。

自从2015年侯楼村开始发展大棚油豆种植,侯楼村村民的种地收入就水涨船高。侯楼村党支部书记侯福良算过一笔账:“头一年秋种时,大家先种上菠菜或者甘蓝、香菜等蔬菜,亩收入五六千元;春节前收获完毕后,接着种春茬油豆,一般都能收入七八千元;油豆收完,就利用原有的攀爬架种上豆角,亩收入又是几千元,一亩棚保守说一年收入也在1.5万元以上。”

看到乡亲们种油豆棚挣了钱,早年在外打工的侯遵青也回村跟着种起油豆来。“这几年油豆价格平稳,不愁销路,东北等地的客商直接到家门口来收。在家一样发家致富,老人孩子还都能顾着,心里踏实。”如今,凭借17亩保温棚和露天蔬菜,侯遵青每年都有10多万元的收入。然而在侯楼村,侯遵青只是尝了油豆种植甜头的村民之一。

村民侯志涛身有残疾,原先的农活干不了多少,但自从村里发展油豆种植,他便有了用武之地。“能去收购点打打工,装装菜。”侯志涛说,土地没流转之前,村里都是种的粮食,一些老弱病残户,一年种小麦、玉米剩不到1000元;后来村里搞土地流转,发展起油豆种植,光土地每亩就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有劳动能力的空闲时间还能去大棚内帮着种菜、收菜,或去蔬菜收购点打工装菜、装车等,每天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

“多亏了村干部领着大家趟出这条致富路!前几年,大蒜价格起落不定,为带领村民破解单一种植大蒜的风险、探索富民产业,村‘两委’多次带领村民去单县、成武等地去考察学习,最后确定了发展无公害、绿色油豆种植产业。”侯志涛说,这两年,村里的村民在县城买楼的就有40多户。

如今,侯楼村的油豆种植面积已从最开始的70多亩,发展到400多亩,并带动周边张胡同村、单海村等村的蔬菜种植,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益和示范带动作用。

2017年,为提高蔬菜质量,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让村民降本增效富起来,村里种植户联合成立了豪沃农业种植合作社。在合作社里,肥料、钢结构棚、塑料薄膜、蔬菜种子等全都统一采购,既保证了质量,又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种植成本。“合作社按照自愿原则,让种植户自由结合分成3个组,一起掀棚、上棚等,相互帮扶管理大棚。”侯福良说,这克服了单门独户人手少的窘况,不需要时刻雇零工,还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我们还引导村民们投了种植保险,谨防极端天气。”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通过土地流转扩大大棚蔬菜种植面积,通过绿色种植提高市场竞争力,让大棚油豆等产业继续增产增收。”侯福良说,让村民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才是最终目的。

新闻推荐

金乡30万亩绿色食品原料(大蒜)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

本报记者苏茜茜通讯员刘保东日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布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通过验收的名单,金乡30万亩绿色食品...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