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校毕业后,选择回农村任教,杨康平 干自己喜欢的事,在哪都一样

大众日报 2019-03-26 10:01 大字

□本报记者王浩奇

本报通讯员王伟唐玉翠

考出农村,到大城市工作和生活是众多农村学子的梦想。杨康平不一样,考取了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又回到了农村。

“这位同学刻的大小刚好,比刚才老师给你们看的那副构图要好一点。”三月的玉兰香满了金乡县马庙镇邵庄小学的院子,阳光照进西侧一处低矮的教室里,杨康平正为孩子们讲解构图、色彩,作为这所农村小学唯一的美术老师,她的课很受孩子们欢迎。

“4位姐弟大学毕业后都留在了离家较远的城市,父母年龄大了,我想回来照顾他们。”刚过而立之年的杨康平是金乡县兴隆镇人,从杭州回到家乡教书就是因为放心不下父母。家里孩子多,小时候的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但不管有多艰苦,父母从来没让他们为难。上了大学,有一次她向家里要生活费,父亲第二天就给她汇了过去。过年回到家,看到院子里光秃秃的树桩才知道,父亲为了给她凑生活费,连夜卖掉了院子里刚开始长的小树。

养育之恩,桑梓之情。2015年,杨康平从大城市逆流回到家乡,“人活一辈子干什么都是经历。”面对亲朋的不理解,她内心平和:“我不在乎农村,还是城市,只要能干自己喜欢的事,在哪都一样。”邵庄小学校长张继学说:“一个名牌大学生来到我们这所农村小学,是建校60年来,从来没有过的。”

“有的人可能喜欢高楼林立、霓虹闪烁,但我对农村更有感觉,一处老房子、一个老鸹窝,都能让我心情愉悦。”说着话,杨康平摆出了一套自己创作的版画作品,有半跪在地里栽蒜的老人、有蒜农丰收时的喜悦,还有蒜农卖蒜薹过磅算账的场景等,惟妙惟肖。

情怀归情怀,可真正留下来的日子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超然。“我们这边的屋子非常破,经常遇到老鼠,到处都是老鼠屎。”杨康平说,农村毕竟和城市有差距。头几年,她每天要挤公交车从县城到村里上班,学校里没有空调,冬天只能烧炉子取暖,屋子封闭性不好,她经常冻得感冒。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这些也不算什么。”杨康平说,她感觉最大的难题是农村家长和孩子对美术、版画这类很偏的科目重视度不够。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前夕,她的一位学生做了一幅版画回家送给妈妈,父母没有表扬,反倒给了一通批评:“在学校不好好学习,整天光知道玩!”

“我不会强求学生学版画,还是以他们的兴趣爱好为主。”杨康平说,她学的是版画专业,版画的主要流程是画、刻、印,能协调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能力。现在除了正常的美术课,她在学校成立了版画社,主要以社团的形式来教学生。版画社现在已有50多位孩子,她中午和课间从没睡过觉,盼着孩子们过来。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奔向城市,而恰恰日渐“空心”的农村最需要人才。今年是杨康平回来的第5个年头,她越来越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起初是孝敬父母、眷恋家乡,现在感受更强烈的是一种时代召唤。她说:“我想带着同学们做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为农村孩子插上艺术的翅膀,为乡村振兴献出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又是一年春好处 金乡县硬作风奏响发展最强音

本报通讯员刘雪华春和景明,万物复苏。蒜乡大地处处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忙碌的身影:有的奋战在园区和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有的深...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