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全产业链每一环都要做扎实

四川经济日报 2019-01-28 06:28 大字

□ 赵永平

去年蒜价“过山车”,今年山东金乡王庄村蒜农邱敬华,家里的8亩地又都种上了大蒜。就不怕赔了?

“大蒜之乡”的蒜农,说起蒜来有一套:“三五年一个‘蒜周期’,种了几十年,啥行情没见过!贵了种,贱了也种。”老邱说得很坦然,缘于心里有底气——现在种蒜不一样:有订单,种的是合同蒜,不愁卖;有保险,至少能保住本钱;还有套种,收完大蒜种西瓜,西瓜收完再抢一季菜,一年三茬,每亩收入就能上万元。

蒜农底气的背后,不仅是多年经验,还有一条完整的大蒜产业链。一个金乡县,建了3000多个的冷库,大蒜出口量占到全国的70%;有700多个加工企业,深加工产品40多种,农民种蒜不愁卖;成立大蒜价格指数中心,许多农民既是蒜农,也是蒜商,对全球市场的蒜价都了如指掌。

“多了少了”的问题,一直是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课题。“市场缺什么,农民种什么”,道理简单,但做好却不容易。还拿大蒜来看,前些年价格高,一些地方大干快上种大蒜,给补贴、调结构,一发展就是十几万亩。对此,不少人早已察觉到风险:“大蒜就是个调味品,谁家做饭会因为便宜,就多放两瓣,贵了就一瓣不放?市场就那么大,种多了,价格肯定会落下来。”果然,去年蒜价下跌,让一些产区农民措手不及。

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说到底还是由于产销衔接不畅。这几年,萝卜、香蕉、西瓜类似现象时有发生,说明一个老问题:许多地方抓“产”办法多,路子熟,生产问题基本解决了,但在“销”的环节,还有不少要补的课。比如市场渠道,有的地方尽管种出了好产品,但缺销路,卖不出去。再如市场信息,一个产品市场多大,种植面积多大,许多农民不掌握,信息不畅,什么东西贵了,一哄而上,贱了,又一哄而下,往往容易造成大起大落。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农民的“钱袋子”,也会影响城里人的“菜篮子”,的确不是小事。

如何让农产品货畅其流?中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重要一点,就是通过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理顺农业产业链,让农民种出好产品、卖上好价钱。

由此看,一个地方上什么产业,靠揠苗助长不行,光顾生产这头也不行。从田间到餐桌,要把农业当成一条全产业链,农民种什么、市场在哪儿、产业谁来带,这些都需要考虑清楚。从耕种收到产加销,一环一环做扎实,这样发展起来的产业才脚步笃定。

市场经济已推行了多年,如何发挥政府的功能又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看来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针对“销”的薄弱环节做好服务,政府有许多工作亟待加强,譬如,缺信息,就加强市场分析预警;缺销路,扶持培育龙头企业;缺物流,加快打通“最后一公里”。

说一千道一万,只有补强了薄弱环节,才能货畅其流。最终,农民种地才更有赚头。

新闻推荐

历经百年沧桑,它们重回“故”里 这3家老字号与紫禁城有何渊源

本报记者宋娜“济宁州,赛银窝,南门枕着运粮河”、“老运河,长又长,抓中药,广育堂”、“南门外,买卖忙,生意兴隆数玉堂”……1月2...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