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看蒜乡

济南日报 2018-09-22 10:21 大字

■本报记者陈硕

本报通讯员王伟王建通摄影报道

金秋时节的蒜乡大地,从田间地头到河湖两岸,从村委会飘扬的党旗到人才“回巢”的脚步,再到送戏下乡的车轮,无不洋溢着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金乡县将王杰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巨大动力,打造全省乡村振兴战略的“金乡样板”,“五个振兴”的画卷渐渐铺展开来。

“在建的金乡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立足大蒜主导产业,将突出生产、加工、物流、科研、文化、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构建包括绿色优质大蒜种植业、大蒜特色产品加工业、现代农产品物流业、农业休闲旅游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五大产业为一体的大蒜产业簇群。”产业园负责人介绍。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金乡县按照“新六产”要求,发展新型农业,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拓展和掘深农业的功能和价值。让从事农业有钱赚,确保老百姓的钱袋子不断地“鼓起来”。

只有在农村能享受到与城市基本相同的教育、医疗、文化娱乐生活等等,才能让农村真正变得更宜居,真正让人才留得长久。金乡县加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加快发展新型业态,通过“机器换人”、实施“互联网+”“旅游+”“生态+”“文化+”等高新技术新业态的引入,让农民从体力活、“脏累苦”的环境中解放出来,既能扎根乡村、又能融入城市,和城里人一样享受到均等的生活设施和社会福利。

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以文化人。金乡县是鲁西南出了名的“戏窝子”,有金乡四平调、山东落子、山东渔鼓、山东琴书等10余个曲种。县里组织的“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活动已经持续了4年,平均每年每村能演2场戏。“地方戏曲和老百姓距离最近,最能让老百姓听到心眼里去。”金乡县把传统戏曲形式赋予移风易俗的新内容,不仅让传统戏曲焕发新活力,更让乡村文化振兴有了有效的载体。

美丽乡村常抓不懈。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基础上,金乡通过政府买单,引入市场力量,逐步构建起“户集、村收、镇运、县处理”的城乡环卫一体化治理模式,600多个村庄分批次从垃圾围村的困境中突围,只用了三年多的时间,就从试点完成了县域村庄全覆盖。

把农村作为一个大景区、大花园来统筹规划,既要点上美,也要面上美,既要抓盆景,也要造风景。在金乡的主政者看来,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城市将不再是稀缺资源,乡村清新的空气、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慢生活的节奏,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美丽乡村一隅。

农耕体验园。

古韵古风的乡居。

庆丰收唱大戏。

火红的辣椒,红火的收成。

马庙“金谷”迎来丰收。

张翟村的乡村别墅。

国际大蒜产业园。

大蒜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周庄葡萄基地。

新闻推荐

高标准定位 深层次改革 全方位提升 金乡优化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刘雪华)今年以来,金乡县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目标,紧紧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牛鼻...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