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集镇 土地“转”出致富路
本报金乡讯(通讯员王圣旭)“把土地流转给圣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亩地每年光流转费就有1500元,农闲时合作社还让我干零工,每天工资80元,年底还有扶贫项目分红,真得感谢党的好政策。”卜集镇孙瓦房村贫困户周艳芝笑呵呵地说。
卜集镇在打赢脱贫攻坚进程中,结合实际,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依托圣丰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金旺家庭农场、闫庄香瓜合作社等产业扶贫基地,完善“合作社 +贫困户”的运作模式,创新贫困户受益分配方式,为贫困户量身打造适宜自己发展的种植项目,以“造血扶贫”推动持续脱贫。该镇将分散的资源统一规划利用,成立了260亩的雪桃种植基地、160亩的现代农业香瓜大棚、120亩的蔬菜家庭农场等农民专业合作社,吸纳贫困户流转土地赚“租金”、基地打工挣“薪金”、土地入股分“股金”、包产包销翻“本金”,以技术培训保障、市场价格保障“双保障”,将贫困户联结在产业链上,组建利益共同体,帮助贫困户实现多渠道增收。近年来,合作社辐射带动周边8个村、600余名群众增收致富,其中贫困户18户、48人,发展贫困户种植雪桃30余亩、葡萄大棚20余亩、香瓜大棚20余亩。
“过去全村土地被分割成数百个散小地块承包到户,有的农户一家就有七八块地,大型农机派不上用场,新技术、新品种难以大面积推广,种植效益不高。”孙瓦房村党支部书记孙振鲁介绍。2014年以来,该村利用帮扶单位农业局的优势,以贫困户为主体,以“农民入社、集体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方式,对260亩分散地块进行统筹利用,种植晚熟雪桃,组建专业合作社集中经营,将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目前卜集镇通过土地流转逐渐形成西部辣椒基地、西北部雪桃基地、东北部青瓜基地、中部葡萄基地和东部循环生态农业示范基地五方特色种植业格局。随着规模不断壮大,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脱贫致富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新闻推荐
济宁市慈善总会“牵手慈善助学行动”再发力考入清华,寒门学子收获满满爱心
考入清华大学的寒门学子张鹏飞。本报记者晋森摄本报济宁8月23日讯(记者晋森通讯员王洪涛)本...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