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脑梗,家中“顶梁柱”倒下了 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技术让他重新站起来

齐鲁晚报 2018-07-20 03:13 大字

康复治疗师为患者进行锻炼。本报记者唐首政

通讯员孟丽

“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对于患有脑卒中或脊髓损伤、脑梗塞、脑出血的患者,病后的后遗症往往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活信心。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开展了多种康复技术,以加速病症康复,提高患病后的生活质量。

突发脑梗塞

康复治疗带来希望

脑梗塞可谓是名副其实的“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45岁的孙先生一个月前在工作期间突然言语不清、肢体无力,被工友紧急送到金乡县人民医院后,被诊断为脑梗塞,医院立即进行了疏通血管等相应治疗。

经过及时抢救,但仍留下右侧肢体不能活动的缺憾,连最起码的翻身都做不到,维持生计的重担也落在了妻子一人身上。看到自己的情况,孙先生一度失去了信心。但在住院期间接受了医院的康复治疗后,他竟然奇迹般地站起来了。

“我们根据评估患者病情,在住院期间对其进行了偏瘫肢体综合训练,加之按摩、针灸等方法帮助患者恢复四肢功能。”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副主任张西峰介绍,经过一段时间锻炼患者病情有了明显好转,逐渐由站立、下蹲,直至最后正常行走,如今患者每天独立来康复大厅进行锻炼。

记者在科室康复大厅看到,不少脑中风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一对一的训练。58岁的耿先生两年前也患上了脑梗塞,不能言语也不能活动,本以为自己这辈子只能像植物人一样躺在床上,没想到通过中医康复治疗,现在已经可以缓慢行走和简单的言语,见到给自己进行康复治疗的张西峰,耿先生一直激动地说着“谢谢”。

“康复治疗可以通过锻炼增强肢体功能,从而最大限度摆脱疾病影响,让患者恢复自信逐渐重返社会。”张西峰介绍,基本上有功能障碍的患者都适合进行康复治疗。对于患有脑卒中、脊髓损伤、脑梗塞、脑出血等疾病,且处于恢复期的患者,以及脑中风后有吞咽障碍和言语功能障碍的患者,越早进行康复治疗效果越好。

不仅除身体病痛

还减轻心理负担

一直以来,吞咽障碍患者肠内营养的摄入方式只有留置鼻饲管法和胃造瘘法。今年,医院中医康复科开展了间歇性经口至食管管饲胃肠营养技术(IOE技术),让患者在不进食时能像常人一样,赵大娘就是这项技术的受益者。

原来,自从赵大娘患上脑卒中后一直长期卧床,一喝水就呛咳,肺部也是反复感染。近期,赵大娘来到金乡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经过评估医生为其使用了IOE技术,同时配合着吞咽功能、呼吸功能康复治疗后,病症有了好转,也没有再出现肺部感染。患者家属在护士的指导下也学会了插管,可以在家照顾老人了。

“留置鼻饲管确实解决了患者进食的问题,但需要一直携带着,从心理上不利于患者恢复。而胃造瘘虽能避免留置鼻饲管给患者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但胃造瘘口容易化脓引起感染。”张西峰解释说,IOE技术是在患者需要进食时经口插入IOE管至食管,进食后IOE管就能拔出。不需长期留置鼻胃管、不影响形象、不影响康复、能提高患者的接受度,从身体和心理上来治愈患者。该技术适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导致吞咽障碍、手术前后吞咽困难、老年人器官衰退相关的吞咽困难等患者。

研发学习新技术

为患者康复带去福利

金乡县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一直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为了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受损功能,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科室人员不断研发和引进新技术、新方法。

在传统中医治疗上,医院还开展了浮针技术治疗多种疼痛。“浮针就好比西医的留置针,浮针操作后会将软管留在穴位上,长期持续的对穴位进行刺激,对患有疼痛性病症的患者起到长期治疗作用。”张西峰介绍,科室还研制出了中药包,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及时开方蒸制药材,包裹起来后热敷于患处,能很好的缓解疼痛。

脊髓损伤一般由于外界刺激致病,虽不常见,但一旦脊髓损伤就容易瘫痪,科室针对因脊髓损伤出现排尿障碍的患者,专门开展了间歇导尿技术。与以往留置导尿技术相比,该技术能减少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有利于保持膀胱容量和恢复膀胱收缩功能,促进患者恢复。此外,该技术简单易操作,患者也可自理,规律的导尿使患者能正常生活。

据了解,科室目前主要开展了治疗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骨折术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软组织损伤、骨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等骨关节病,各种慢性病、亚健康的中医药治疗等以及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等项目,为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进行康复治疗打下了基础。

新闻推荐

金乡举行 王杰广场落成仪式

本报金乡7月14日讯(记者孙逊通讯员王建通王伟陈腾飞)为缅怀纪念英雄王杰,传承弘扬王杰精神,今天上午,在王杰同志牺牲53周年之...

金乡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金乡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