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7旬老人突发剧烈胸痛命悬一线 金乡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开通“生命通道”成功挽救

齐鲁晚报 2018-01-06 15:42 大字

李令华博士(中)与科室医护人员讨论心血管疾病的诊治(资料图)。文/图本报记者李锡巍

通讯员孟丽

对急性胸痛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胸痛中心就是整合各方力量与死神赛跑,降低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以达到挽救生命、改善预后的目的。日前,金乡县人民医院新成立的胸痛中心在急诊科、心内科、介入科等多科室通力协作下,经过快速而准确的诊断和恰当的治疗手段,成功挽救一名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受到患者及家属的称赞。

老人突发心肌梗死

医院上演“生死时速”

“真的很感谢金乡人民医院专家的救命之恩,要不是他们及时抢救,说不定我现在命就没了。”近日,在金乡县人民医院接受后续治疗的李大妈生命体征已经平稳,表情自然,但回想起当时的情况其家属仍心有余悸。

前些日子,70岁的李大妈在家中突然出现持续剧烈胸痛、憋喘的症状,这让一家人慌了神赶紧拨打了120急救电话。金乡县人民医院院前急救人员在送诊途中根据心电图结果初步判断患者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随即反馈给了医院胸痛中心协调员孟凯主治医师。胸痛中心团队和介入导管室全体医务人员收到任务后,提前做好了抢救准备,严阵以待。

“患者到院时表情痛苦、面色苍白大汗、皮肤湿冷,我们团队经过心电图等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病情危急。”金乡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技术总监、大内科兼心内三科主任李令华博士回忆说,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抢救人员当机立断将患者送入导管室进行急症冠状动脉介入术,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开通患者闭塞的血管。

在术前与术中,患者反复出现室颤达10余次。抢救争分夺秒,手术医生们在导管室全体医务人员配合下边除颤边进行介入手术,经过近1小时惊心动魄的生死抢救,成功开通闭塞血管挽救了患者的生命。“对于心肌梗死的急救,贵在速度,第一时间为患者开通血管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关键。这次如果不是胸痛中心开通绿色通道和医护人员快速反应,再延误几分钟,患者随时都会有死亡的危险。”李令华感慨道。

胸痛中心为“心病”患者

搭建急救高速路

胸痛中心作为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一种特殊医疗模式,旨在让胸痛患者不因错失良机而失去抢救机会。据了解,自金乡县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创建以来,形成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内科、介入科等多学科相互协作医疗模式及全新的管理理念,不断优化患者诊疗流程,缩短了抢救时间。

现在,该院胸痛中心把部分传统院内检查和急救,前移到急救车上进行,并实时传输回医院胸痛中心。当患者到达医院时,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从而实现家庭到医院无缝连接,并第一时间给予患者及时、专业、综合、有效的治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

与此同时,为更好地规范急性胸痛患者的快速救治,让百姓切身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优质服务的真正民心工程,医院从管理、布局、流程、环境等多方面入手,开展流程重组再造,为救治急性心梗患者畅通生命绿色通道。胸痛中心团队也将全年365天、全天24小时准备为胸痛患者化险境,塑“心”生。

李令华博士提醒,急性胸痛是一种常见又可能危及生命的病症。而当下正值寒冬季节,为心血管病的高发季节,尤其是天气突然变冷时血管收缩,容易诱发急性心肌梗死和心绞痛等症状。如果出现突发性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且与劳累、生气、情绪激动有关,请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新闻推荐

坚持生态优先,编织绿水青山“锦绣画卷”

紧紧围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实施节水行动,扎实开展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切实提升河流、湖泊、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统筹推进城乡水生态文明建设...

金乡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乡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