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戏 花鼓情缘
外出演出前准备服装
化妆
接受记者采访
为临近村民演出
与外国友人交流
妻子的关怀
本报记者刘项清通讯员张建中摄影报道
姬生诗,金乡人,1951年出生,自幼随父学习花鼓,13岁拜老艺人高春和为师,并开始了边学边唱的生涯。文革期间不允许演唱老戏,改行学唱样板戏、四平调、豫剧等,并在其他剧团拉板胡。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姬生诗组建了金乡县徐楼村花鼓剧团,开始了走南闯北的演出,南到江苏丰县,北到邹城兖州,经常是一演就是一个通宵,跟一些大型的豫剧团对演也毫不落下风,非常受老百姓的欢迎。
九十年代后,电视电影等新的娱乐形式普及后,剧团基本处于了停滞状态。为了把戏唱下去,姬生诗把自家种地的收入补贴到花鼓演出上,买服装买道具,只是源于对花鼓的由衷热爱和深厚感情,让他义无反顾的踏上不以经济收入为目的的演出活动中。1996年,邻村一个剧团解散,姬生诗就自掏腰包,拿出1000元钱买下了剧团的所有服装。“1000元在那个时候的农村,算是一笔巨款了,但这批服装放到现在买,至少要七八万!”谈起这笔买卖,姬生诗开心地说。
最近几年,传统戏曲渐渐复苏,姬生诗的花鼓剧团又开始演出并参加了一系列的戏曲比赛,获得了不错的成绩。2011年,金乡花鼓戏入选济宁市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老的金乡花鼓戏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诙谐一逗
新闻推荐
家门口有了“国际范儿”门诊 金乡县人民医院开设伤口造口门诊,为患者提供更专业服务
专科护士寻庆美为患者讲解日常护理知识。本报济宁11月30日讯(记者康宇李锡巍通讯员孟丽)日前,金乡县人民医院伤口造口门诊正式开诊,并由具备专业资质、经验丰富的专科护士坐诊。该门诊...
金乡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乡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