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城市两重天
团岛站所连接的,不仅仅是一座小岛屿,还是一片发生巨变的居民区,与台西镇连通在一起。
不记得来团岛一带多少次了,记得早些年曾经去过一栋老楼,破旧的楼道,一家七八口蜗居在一栋小平米的房间里,灰暗的房间里,第一次看见吊铺,它带给记者的冲击至今仍非常强烈。现代化的城市里,竟然藏着如此昏暗的角落,着实吃惊不小。
同样吃惊的,还有作家王统照。他的所见所闻,在1934年的青岛,是更为强烈和震撼的。王统照与朋友C君乘车巡游,虽然他努力不表现出惊讶,但对于眼前的景象仍然难以相信:“矮矮的木屋,有的盖上几十片薄瓦,有的简直是用草坯……全是女人,孩子,她们的男子这时正在赚馒头吃的地方工作,还没有回来。”他确实没有想到,因为不远处就是霓虹灯闪烁、流行爵士乐飘扬的地方,一座城,两重天。他看到草棚、木屋、薄瓦,疲卧的小狗,蓬面的女人,黄瘦污脏垂着鼻涕呆立无神的小孩,暮色沉沉中,单调的涛声为这荒凉平添晦暗与绝望。这一切都被他记录在《青岛素描》中。王统照去的是马虎窝,青岛话中把狼叫做“马虎”,这一带经常有狼出没,因此叫“马虎窝”,足以说明其荒凉程度。
还有一个地名“脏土沟”,因为有一段时期,青岛的垃圾向这里的大沟倾倒,大沟因得名“脏土沟”。这里还建有当年著名的团岛粪场。早在德国侵占时期,城区的粪便清除办法是用马桶倒入铁罐,再拉到团岛集中。团岛西南,还有1906年设置的总督府屠宰场(今观城路65号)和临时检疫所(今嘉祥路3号)。
这片土地的居民构成是上世纪20年代末的移民潮,山东战乱灾荒,导致周边的居民一批批拥入岛城,他们在团岛周边的台西扎根落户,男人靠扛大包、拉大车等苦力活,人称“老搬”,来维持生计;女人小孩多四处拾煤核、捡垃圾,添补家用。青岛文史学者孙保锋说:“就城市而言,他们源源不断供给着廉价的劳动力却难得半点名分。”终于,平民住所政策出台实施,八所十四院相继建成,“才真正将外埠难民接纳为青岛新市民,而老西镇人张口闭口‘八大公馆’‘十大公馆’,谐虐中仍不乏感激”。逐渐地,在上世纪40年代末,曾经的“贫民窟”成为官书《青岛指南》中的市区名胜:“西岭(台西镇),位于市区之西部,为团岛角东北冲接之高阜。岭之东部有胶济铁路车站,站前为第五公园,岭之北部四川路之南,为电汽公司之旧址。”
而当时最热闹的地带要属西大森,1946年12月8日署名为“不倒翁”的一篇报道,撰写了《西大森有两件不平凡的事》:
“西大森,好像是一个不很使人注意的地方,它的地域包括这一个南村路。在这里有两件不平凡的事,一是有一个天成戏院,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是西镇唯一一个娱乐场所;一是屠牛场,西大森的屠牛场规模之大,屠牛之多,仅次于美国的芝加哥,在世界上占第二位。在过去西大森附近的云南路,是很热闹的一个地带,后来国民桥被日本侵略者拆掉,把这道与市内沟通桥梁削断了。因之这里的商业跟着受了影响,于是孤处于南村路的西大森,益显得热闹。在晚间,电灯亮了以后,在这里能感觉到一种特别的滋味,如果一次没有到过这里的人,一定会疑心这里是市外的另一个镇市。因为有一个戏院,戏院的周围又有一带夜市小店铺,吃的喝的,酒食火烧,无不具备,尤其在散会归来的时候,馄饨的梆子声,包子的叫卖声,响作一片,和江南的热烈小集镇的夜市差不多。”
新闻推荐
达州市开展冬季货车专项整治行动 查获货车交通违法行为856起
本报讯(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赵曼琦)为切实加强对各类货运车辆的交通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冬季道路交通事故,营造安全有序畅通...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