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被天下 温暖万家

济宁日报 2021-12-12 08:47 大字

本报通讯员苏敏缪蕾谢志华

“头顶草帽脚踩泥土,挥锄除草翻耕播种”,是济宁市农科院棉花科研创新团队成员们在棉田里的真实写照。众所周知,在农业作物种植中,棉花栽培管理最为繁杂。棉花育种工作者一年忙下来,从播种到收获,有半年多的时间在田间观察记录、采集数据,收获后还要室内考种,进行测量和观察记录,并考察其经济性状。

多年来,棉花科研创新团队先后主持省、市级重点研发项目10余项。其中,2012年至今主持了山东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创新研究工作。主持研发的项目获济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4项,省农牧渔丰收二等奖、三等奖4项;团队科研人员在《棉花学报》《农业科学环境学报》《中国棉花》《农业科技通讯》《山东农业科学》等杂志上主笔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团队成员获国家金桥奖先进个人、山东省棉花生产先进个人、济宁市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荣誉,在棉花科研创新和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棉田守望,科研创新成果突出。多年来,棉花科研创新团队收集了上千份基础资源材料,创制数百份抗病优质材料,先后选育了济5104、济棉6号、济棉7号、济棉8号等系列棉花新品种(系)。杂交棉济5104品种2014年通过山东省审定,该品种具备高产、优质、高抗病、高抗棉铃虫特性,纤维品质达“双30” 标准,结铃性强,吐絮集中,疯叉少,适宜轻简机械化采收,为内陆棉花机械化采收储备做好了品种储备。

简化栽培,提升棉花生产水平。棉花是目前山东省大宗农作物中机械化程度最低的作物,每采摘1斤籽棉的人工费用高达1元左右,占籽棉售价的1/4还多,已严重制约了棉花生产的进一步发展。棉花科研创新团队,致力于棉花简化栽培研究,提升棉花生产水平,将“减少植棉用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植棉效益、增强棉业竞争力”确定为团队的主攻方向和重点任务。团队研究集成了蒜套棉防烂铃高产栽培技术体系,近5至7年在山东省大面积推广应用,累计新增效益9亿多元;研究继承了蒜(麦)后短季棉机械直播简化高效栽培技术,该技术被列为2020年山东省农作物栽培主推技术,解决了棉花机械播种的技术瓶颈问题,提高了蒜棉两茬作物的机械化操作水平,达到了棉花简化高效的栽培目的。

衣被天下,成就温暖万家夙愿。市农科院在济宁市棉花主产区金乡、鱼台及嘉祥建立了多点蒜茬棉简化高效栽培技术核心示范田。棉花科研创新团队建立了“产业发展创新团队+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棉花种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加强国家和省新成果、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全面推动济宁市棉花生产提质增效。团队成员在棉花生长季节深入农村田间地头,针对生产问题进行技术指导;棉田吐絮期组织开展现场观摩会,示范棉花栽培新技术;农闲时节开展棉花栽培技术培训,讲解蒜套棉简化栽培技术、短季棉蒜后机械直播技术。

脚上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济宁市农科院棉花科研创新团队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将一步一个脚印,为棉区生产做出新的贡献。

新闻推荐

嘉祥县公安局 反电诈宣传进社区

为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提高群众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能力,有效地预防和减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发生。自9月底以来,嘉祥县公安...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