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化雨暖民心 任城区人民法院涉诉调解侧记

济宁日报 2021-12-10 08:14 大字

本报记者张玲

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寒气逼人。走进任城人民法院调解中心,却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春风和煦、和蔼可亲、和颜悦色这些以和为贵、以德服人为主题的词汇不约而同地在记者脑海中闪现。

近年来,任城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遵循解纷于诉前、便民于始终的理念,秉承和为贵、善为本、诚为先的宗旨,倾情化解社会矛盾,全力为政府排忧解难,竭力护航经济发展,成绩卓然。自2020年7月任城区法院调解中心成立以来, 成功调解各类案件6487起, 受到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的普遍赞誉。

前嫌冰释,农民兄弟笑了

“太感谢你们了,幸好有你们了,不然我们的血汗全都泡汤了!”

2月26日,21名务工人员来到任城区人民法院,紧紧握着立案庭庭长李冰的手久久不愿松开。

随着,涉诉调解委员会主任满其民、副主任刘进华娓娓动听的讲述,一个感人的故事在眼前浮现。

今年2月初,一个春寒料峭、寒风凛冽的午后,21名农民工来到任城法院,将一纸讨薪诉状递到立案庭。

这些农民工来自任城、嘉祥等地。早在2015年,他们承包了任城区一个建筑工地的工程。大楼竣工三年后,工钱却迟迟不能按照合约发放。

看到这个诉状,人民调解员魏钰、廖福贞、郝晓韩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们知道:农民工讨薪难是个备受社会关注的话题。如果不妥善解决,势必会影响到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社会和谐稳定。

三位调解员通过查阅诉状,给律师交流,很快便了解到三名被告是层层转包关系。她们多次在电话里与被告沟通,又分别在法院与原被告约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将心比心,终于感化了被告方。半个月后,三个被告终于将拖欠了五年之久的工程款给农民兄弟结清。

言归于好,百善孝为先

2021年2月,人民调解员陈允苓看到一份年逾八旬的老母亲状告五个亲生儿女的诉状。

黄老太太有三男两女。老伴去世后,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儿女们产生了分歧,出现了攀比、推诿现象。黄老太一气之下把儿女们告上了法庭。

了解到案情后,陈允苓从化解亲人之间的怨气和矛盾,妥善解决老人的赡养问题入手,本着“办理一件案件、挽救一个家庭”的原则,多次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交流,从法、理、情的角度耐心劝导。

一次次语重心长、耐心细致的电话沟通,一场场苦口婆心、不厌其烦的劝导,终于消除了五兄妹的对立情绪,使他们深刻认识到:敬老、养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子女,无论自身有无困难,都不是拒绝赡养老人的理由。五兄妹表示:应该趁着母亲健在,全力尽孝,让她度过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最终五兄妹在欢声笑语中达成了调解协议。

握手言欢,相逢一笑泯旧怨

在任城区人民法院调解中心,记者看到一面“异地维权不用愁,跨域调解解民忧”的锦旗,听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

时间追溯到2020年11月,任城法院接到河南刘某诉状,状告济宁某机械公司。

原来早在2014年5月,河南一家公司与济宁某机械公司签订了购买机器设备的合同,河南某公司给济宁某机械公司付预付款款18万元,济宁某机械公司承诺三个月内交付机械设备,河南方再付清尾款。期间河南方多次催促,济宁方以各种理由推脱,迟迟不发货。一晃六个年头过去了,河南方只好把济宁某公司告上了法庭。

人民调解员郭爱霞看到这个诉状,马上拿起电话,给济宁某机械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讲诚信的重要性、失信的危害。告知他们做生意应该以诚为本守法经营,尊重合同友好合作,维护市场遵守秩序,公平竞争规范发展,构建和谐共享繁荣。

一遍遍交心地沟通,一次次诚心地商谈,终于感动了双方当事人。济宁方承诺尽快发货,河南方也检讨了自己言语方面的不妥。双方在调解室握手言和,相谈甚欢。

一周后,河南方就收到了机械设备,为表示对调解中心的感谢,又千里迢迢地送来了这面锦旗。

新闻推荐

烟台最长地下管廊2023年投用 年底完成总工程量50%,根本上缓解莱山供电压力

记者从烟台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服务中心获悉,备受关注的轸大路综合管廊一期电力舱项目,截至11月底先后开拓19个施工工作面,管...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