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聚焦济宁 济宁: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农村大众报 2021-11-02 14:47 大字

农村大众报济南讯(记者刘晓续)11月1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全面小康奋进山东”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13场——济宁专场。济宁市委副书记、市长于永生介绍,济宁素以“孔孟之乡、运河之都”著称,现辖11个县市区和4个功能区,面积1.1万平方公里,人口890万,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和儒家文化发源地。202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达到4494.3亿元、411.8亿元,迈出高质量发展坚实步伐。

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高质量发展方面,2020年,济宁“四新”经济占比达到23.3%,比2017年提高8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4家,比2017年实现翻番,今年又新申报624家,预计净增300家以上;省瞪羚企业达到94家,居全省第4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20家。在“四减四增”三年行动(2018—2020)实施评估中,济宁市居全省第1位。

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方面,济宁市经济发展活力充分迸发。“十三五”期间集中突破286项改革事项,“市县同权”改革等200多项经验获省级以上推广。在2020年国家和省营商环境综合评价中,济宁分别居全国第24位、全省第3位,入围全国25个营商环境便利度最高城市,政务服务指标、政府采购指标进入全国标杆城市。

在区域统筹发展方面,2020年,济宁市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245.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1%。全长41公里的内环高架全线贯通,与都市区外环高速互通互联,新机场、鲁南高铁、机场高速即将竣工,成为全省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

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济宁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图书馆+书院”、乡村儒学讲堂等模式,尼山世界儒学中心挂牌成立,孔子博物馆开馆运行,尼山圣境成为山东文化旅游新地标。成立济宁干部政德教育学院,累计培训全国各地学员8万余人,被中组部列入省部级党性教育基地。济宁获评中国文化竞争力十佳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成功获得2022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承办权。

在民生福祉提升方面,济宁市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稳定在80%左右。12.03万户、23.8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投入24.1亿元,全面完成6948户、20436人黄河滩区迁建任务。全力办好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事业,累计新改扩建学校316所、新增学位28.3万个,总投资70亿元的市公共卫生“五大中心”加速建设。

在夯实农业基础地位、实施乡村振兴方面,济宁市坚持用工业化思维抓农业,培植全链条产业集群,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稳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压紧压实粮食稳产责任,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到480万吨、居全省第4位,水稻年产量43万吨、居全省第1位。抓住种子和耕地两个要害,全市建设良种繁育基地60万亩、高标准农田530万亩,嘉祥县、兖州区成功获批“国家制种大县”。打造现代农业发展平台,金乡县、嘉祥县先后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嘉祥县、梁山县纳入“国家级沿黄肉牛产业集群”支持范围。全面实施“两全两高”农业机械化工程,成功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全市农产品抽检合格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取得全国第三批、全省唯一一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资格。泗水地瓜、微山湖大闸蟹等5个区域公用品牌和39家企业品牌纳入省级知名品牌名录、居全省第3位,“济宁礼飨”荣登中国区域农业品牌影响力排行榜第4名。

“‘十四五’是济宁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确立了‘奋战十四五,跨入全省第一方阵、争当鲁南经济圈排头兵’的奋斗目标,打出了‘干部助企攀登’‘三个百亿’‘按揭农业’等一系列组合拳,凝聚起全市上下勇争一流、担当实干的强大力量。”于永生说。

新闻推荐

“耕、种、收”一条龙机械化作业 助力“三秋”生产

连日来,嘉祥县农机服务中心抢抓晴好天气,加强组织调度、信息收集和技术指导,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大力倡导“耕、种、收”一条...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