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有啥麻烦 都愿意找他调解 用敬业精神传递法治温暖

济宁晚报 2021-11-01 01:17 大字

本报记者李胜男通讯员屈庆东

铁门上的锁敲打着大门发出清脆的声音,仿佛叫醒了沉睡一夜的纸坊法庭,这时一位中年男子走进办公室,坐到书案前打开一沓案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就是嘉祥县人民法院纸坊法庭庭长——薛广坤。近三年来,他共审结案件800余起,保持着低改判率、无发回、零信访的记录,2021年,薛广坤还被授予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法庭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

“大家都觉得法律工作者铁面无私,但有时候一次入户走访,一个温暖的笑容,一杯暖心的热水,就能拉近与当事人的距离,更好地做好调解工作。”薛广坤说,一个案件对法官来说是日常工作,但对于当事人来说却影响深远。自打他迈入法庭那一刻,他就立志要立足审判,竭诚为人民服务。

2020年10月15日,34岁的原告杜某在被告处工作时砸断四根脚趾,经过数月的协商,双方对赔偿数额未达成一致。2021年4月28日,原告杜某诉至法院。6月3日,案件在纸坊法庭审理。拄着拐杖、需人搀扶的杜某一瘸一拐地坐到了原告席上诉说着自己的遭遇,但至庭审结束,双方都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随后,薛广坤深入分析双方未能达成调解的原因,他带领法庭干警一次次登门,反复与当事人进行沟通。从前期被告仅仅赔偿原告医疗费用,到两次分期赔偿原告十万元,再到最终相关保险手续完成理赔的情况下被告一次性支付原告十二万元。薛广坤先后共与双方通话28次,最终双方达成协议,握手言和。

2021年新年伊始,纸坊法庭开庭审理一起原告林某起诉老伴陈某的扶养费纠纷案件。经过庭前审查、法庭调查、庭审多个环节,薛广坤了解到这起案件的被告陈某作为原告的丈夫且系退休老师,有固定的收入,原告林某要求对方支付扶养费,双方因子女之间在赡养问题上起了争执,被告才一时赌气不愿意支付扶养费,因此案件调解的关键还要从子女入手。为维护家庭关系和谐,薛广坤主动上门,向老人子女们阐述“孝敬赡养父母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在薛广坤的引导下双方达成调解,子女对老人的赡养问题也达成一致。

在一次去庭外调解的路上,薛广坤碰巧赶上了纸坊大集,让原本10分钟的路程愣是走了半个小时。堵车之余,薛广坤灵光一闪,如果借助法庭的地缘优势,把普法宣传搬到集市上,岂不是最大程度的方便村民了解法律知识,达到普法效果。“逢五”“逢十”为纸坊大集,于是薛广坤根据庭审安排情况,选择其中一天,开展普法宣传。第一次活动中,薛广坤带领调解员及其他干警一同走向街头,深入集市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以悬挂宣传条幅、发放《民法典》《纠纷发生怎么办?人民调解来帮您》等相关宣传资料、提供法律咨询等方式,帮助老百姓了解和掌握解决矛盾纠纷、维护合法权益的正确途径。

新闻推荐

49件(套)涉案文物移交山东博物馆 填补了馆藏文物空白,其中有两件一级文物

此次移交的部分文物。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师文静10月21日上午,济宁市嘉祥县公安局涉案文物移交仪式在...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