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豆成金”助推大豆产业健康发展 市农科院科研创新团队数十年坚守结硕果
本报通讯员李印峰黄爱佳
济宁大豆创新团队具有多年大豆科研工作经历,是一支专业化、年轻化的高素质高技能科研创新团队。
数十年坚守,培育出累累硕果
市农科院开展夏大豆育种和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已六十余年。迄今为止,共育成生产上已大面积应用的大豆品种28个,山东省审定或认定品种16个,国审品种4个,其中鲁豆2号分别获得全国首届巾帼杯发明奖、全国发明展览会银奖与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鲁宁1号2001-2002连续两年实现了高产攻关重演性试验,经专家组进行实收实打现场验收,分别达到312.32公斤/亩和300.4公斤/亩,该成果并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5年以来,该院选育了12个山东省审定大豆品种,其中2个再次通过国家审定,并获得6项济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在科研方面,立项国家、省、市级大豆科研与推广课题30多项,研究出了一批科研成果,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20余项。在《PLOS ONE》、《作物学报》、《大豆科学》、《大豆科技》、《山东农业科学》等期刊上共发表文章50余篇。
锐意进取,打造国家级创新平台
市农业科学研究院1984年被列为全国第一批国家大豆区试基地,2002年建成了国家区域试验站,2006年建立山东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8年、2010年分别建设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和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济宁试验站,2018年组建了济宁市现代农业大豆产业发展创新团队。经过团队成员的团结协作和共同努力,屡创佳绩,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省)优秀区试点;山东省大豆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度被评为济宁市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济宁综合试验站连续11年考评获得优秀等次。
牢记使命,给产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创新团队始终牢记肩负的责任,紧紧围绕鲁西南地区大豆产业发展的关键性技术需求,明确科研攻关方向,以实现大豆产业化生产为目标,不断提高现有科技成果的成熟性、配套性和工程化水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不断推出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品种和技术,推动大豆产业发展。2020年8月“黄淮海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栽培技术体系构成与示范”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不断提高育种水平的基础上,加大品种转化力度,至今已成功转化13个大豆新品种,为种子企业创造了大量利润,更为农民提供了高产、优质的大豆品种,实现增产、增收。建立高标准示范基地1.2万亩,培训技术骨干50余名,种植大户100余个。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试验示范,培养了一大批职业农民成为大豆生产中的“田保姆”、“ 飞防能手”,有效带动了当地大豆种植规模化发展,为当地大豆产业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科企合作,“小豆粒”做出“大文章”
济宁市大豆种业集中发达,特别是嘉祥县已成为黄淮海大豆种子的集散中心。为更好促进全市大豆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团队加强科企合作,进行技术培训、专家注入及挂职科技副镇长等合作形式,特别对育种技术、良种良法扩繁技术的培训指导、人才培养、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的宣传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如今,济宁大豆育种、种业发展和大豆生产都已处于全省的领先地位。济宁市已经成为黄淮海乃至全国最大的大豆种子繁育与加工集散中心,品种更新快,制种经验丰富,标准化高,产销集约化生产,新品种、新技术接受快,繁育加工出来的种子纯度好、芽率高、商品性好,深受黄淮海豆农与经销商的欢迎,极大地推动了黄淮海地区大豆产业的发展。
新闻推荐
土地托管“田保姆”托出农业新气象 创新经营方式 村民种植更轻松
本报记者宋娜通讯员王雪珍赵九龙土地托管、代耕代种已成为当下推动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创新业态和发展趋向。嘉祥县卧龙...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