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乡村振兴“领头雁” 记嘉祥县万张街道向阳村党支部书记张庆伟

济宁日报 2020-12-04 07:15 大字

本报记者王粲

本报通讯员甘霖潘笛欢

自2011年担任嘉祥县万张街道向阳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张庆伟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倾心尽力改善村庄面貌、千方百计发展集体经济、一心一意提升群众幸福感,书写了村庄由乱到治、由差到美、由弱到强的动人篇章。

临危受命显身手

2020年,万张街道以“合班子、合产业、合民心”为切入点,借助行政村建制优化的东风,将接骨张村、肖刘屯村合并为向阳村。

曾经的接骨张村班子软弱涣散、环境既脏又乱、群众纠纷不断,是嘉祥县有名的落后村。2011年4月在村“两委”换届选举中,张庆伟被选为接骨张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约法三章”抓好班子团结,同时注重让4位老村支部书记发挥“余热”,参与村庄重大事项的协商和决议。为赢得群众的信任,张庆伟和其他村“两委”成员商量后,拿出他们三年的工资,用一个月的时间,彻底清理了村内三堆、完成了排水沟修复。为实施好“户户通”工程,他带头捐款,并筹资55万元,对全村主要道路和胡同全部进行高标准硬化,安装路灯100盏。看着村里一天天发生的变化,村民脸上的笑容多了,对村“两委”的信任度与支持力愈发强劲了。

村民的认可与肯定,进一步激发了张庆伟实干担当的动力。2015年他抓住建设美丽乡村示范片区的大好机遇,倾力建设花园式村庄。突出乔蔬结合,种植各类苗木3000余株,创新采用立体化绿化栽植模式,架上弓棚、种上葫芦,打造了独具特色的“绿色长廊”。2016年高标准建设文化广场2处,高质量打造了钓鱼台工程,让群众怡情有场所、欣赏有风景。

2019年6月,通过“四支队伍下基层”工作,张庆伟被任命为肖刘屯村党支部书记,带领村“两委”成员对高铁项目一期红线内的17个拆迁户做工作,10天之内全部拆除,保障了高铁顺利施工。截至目前,肖刘屯社区高铁回迁房已完成建设,拆迁户不久就能搬进村里的“电梯洋房”居住,提起这个外来的书记,肖刘屯村的村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现在,在张庆伟的带领下,通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两村党组织已经拧成“一股绳”,两村村民成了“一家人”。

不遗余力谋发展

俗话说,手中无米,唤鸡不理。张庆伟意识到光靠财政“输血”,村庄发展动力不足,只有发展集体经济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使村“两委”办事有底气,才能保障群众增收致富。

2013年,张庆伟带领接骨张村村民积极发展“边角经济”,利用房前屋后、沟渠两侧的空地,种植了3万多株辣椒苗,年销售收入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的转变。2014年以来,接骨张村尝试土地流转和特色种植,大力发展水肥一体化项目,流转土地种植万寿菊、西蓝花等经济作物,初步尝到发展现代农业、特色农业的“甜头”。2018年以来,接骨张村党支部立足实际,整合利用800亩土地资源,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现代农业”模式,种植有机毛豆、西兰花等经济作物,走出了一条村企共建的增收新路,推动村庄农业转型升级,集体村民双增收。2020年,行政村建制优化工作推开之后,张庆伟在新村拓展特色种植业务,积极与日照、莱阳等地合作,种植绿色有机无公害蔬菜瓜果,开展火龙果种植大棚特色采摘,提供就业岗位30余处,就业群众人均年增收5000余元,村集体收入突破20万元。

乡风文明拂面来

腰鼓和花鼓曾经是接骨张村的特色,为了把腰鼓和花鼓文化传承下去,张庆伟在县、镇两级政府的帮助下,成功为腰鼓和花鼓申请了济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村里组建起了花鼓队和腰鼓队,张庆伟又从县里聘请了专业教师为她们免费培训,定期组织她们在广场开展义演,吸引了十里八乡的群众前来观看。从此,村里跳舞的多了,打麻将、东家长李家短的少了,家庭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更加和谐了。

为鼓励村里年轻人好好学习,张庆伟多方筹措资金,连续两年向新录取的大学生发放助学金,累计发放16000余元。

为改变村里红白事盲目攀比的风气,张庆伟大胆改革陈规陋习,深入推进移风易俗。让红白理事会“发力”,坚持“本家本门不再酒席招待、远来客人简单接待”原则,喜事一盒烟、一包糖,丧事一碗菜成为“标配”,比以往节省开支50%以上。

情系桑梓写赤诚,倾情奉献永无悔。张庆伟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诠释了一名村干部的担当与本色。张庆伟说,下步,他将扛实责任、砥砺前行,带领向阳村群众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新闻推荐

1分钟取卡 10秒钟签发 申领社保卡再提速

本报记者梁琨摄影报道本报通讯员宋利芹孙爱芳如今,人手一张社保卡,已成为大多数市民的必备。一张小小的社保卡,承载着服务民...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