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静泊人世间的知识天堂 图文 本报记者 刘帝恩

济宁日报 2020-06-13 07:12 大字

“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这是阿根廷著名诗人博尔赫斯曾说过的话。我们现在重新细致品读这句话,仍可以领略到哲学家话语中包含的诗性。

图书馆,为何成了天堂应有的模样?或许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像一本书,从打开到最终合拢,里面写满了不同的讯息,待到真正归还书架的时候,就是我们生命意义升华的乐章,而书的扉页,或许就是我们的墓志铭。

当我们问及图书馆在一个城市中的定位等问题时,博氏这句话或许能给我们答案。图书馆所包含的宇宙、自由、无限,以及一切的可能性,让无数读书人心驰神往,进入图书馆,就进入了一个独立的天地。

如果说博尔赫斯的话语充满玄机,笼罩在重重迷雾中,那中国宋代的诗人赵恒在《励学篇》中,对于读书益处的描写更为具象。“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首诗浅显易懂,和六百年后高尔基所说的那句“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表达的意思,其实不谋而合。

书是什么?是知识的载体,是赓续文脉、烛照千秋的物件,如果一个地方有无穷无尽的书,那一定是神圣的,美丽的。怀揣着拜访神圣之地的虔诚,《文化周末》记者来到了位于济宁市文化中心的图书馆新馆。

站在门外仰望这座精美静谧而古色古香的建筑,不由让人回溯济宁市图书馆的悠久历史——始建于1958年10月,历经一天门馆、红星路馆、常青路馆,到现在的太白湖新馆,面积由最初的307平方米,发展扩大到现在的40856平方米。新馆自2019年2月1日开馆试运行,到5月1日正式开放,再到现在开馆1年有余,图书馆在太白湖畔的文化中心开启了属于它的新篇章。

济宁作为孔孟故里,沐浴圣人文脉,儒学气息浓厚,文化地位不言而喻。建设与济宁市文化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场馆,是一件重要的事。济宁市图书馆新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设计,以“学宫、辟雍”为设计理念,打造以杏坛为中心,自下而上形成由动到静,逐渐打开的十字对称中庭,并结合高台明堂、环形水系和园林再现辟雍形式,整个馆舍大气端庄,全面彰显孔孟之乡济宁的文化地位和知识圣殿的文化职能。

新馆不仅规模宏大,内里同样包罗万象。提前在微信预约,来到门口刷身份证和人脸识别登记确认,经过安检,就可以入馆了。入馆前,工作人员还会向读者手心喷洒医用酒精,不仅保证了手的卫生,也颇有“净身洗尘”之意。一抬眼,宽敞明亮的图书馆大厅,已然一览无余地展现在面前。

图书多,是记者徜徉书海的第一个感受。仅哲学书籍,便分了理论、世界、欧美、中国,再细致到儒家、四书、孔孟等十余种门类。想看的书一定可以找到,这是新馆的一大优势。据了解,新馆设计藏书量约100万册,现有文献70余万册,报刊900余种,阅览坐席1300余个,同时还与任城区图书馆、高新区图书馆及嘉祥县图书馆实现了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通借通还,为市民提供了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务。

智能设备与信息化,是新馆的一大亮点。家住太白湖新区恒大名都的张先生,正在通过自助借还书机,归还之前借阅的图书。“机器很智能、方便,有身份证感应、读者证感应,还能手机扫码和人脸识别,借书还书比人工快捷得多。”张先生告诉《文化周末》记者,智能化系统的运用,方便了市民,让市图书馆新馆显得格外高端、现代。

记者通过馆内的“智网图书查询系统”,尝试对书籍进行搜索。图书期刊,通过责任者、出版者、索取号、分类号等手段,均可以快速获取信息,空前缩短了在书架上找书的时间。快速检索和智能系统,真正做到了让信息跑“最后一公里”。

在数字服务政务公开体验区,市民王女士正操作机器阅读最新一期的时政报刊。“每次陪孩子来图书馆,都会用这个机器查阅报纸的数字版,看看新近发生的国家大事和政策。”王女士说,智能系统和数字阅读的结合,让报纸又活了起来。

据工作人员介绍,图书馆新馆按功能分为文献采访加工区、图书借阅区、报刊阅览区、咨询服务区、公共活动与辅助服务区、查询研究区、数字阅览区、电子资源下载区和密集库房区,同时新增了许多现代化智能板块,如朗读亭、超星AI图书馆机器人、自动分拣系统、智能书架、歌德电子书借阅机、瀑布流电子借阅屏、超星少儿学习一体机等等,为读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阅读服务,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的功能,真正成为济宁市民的“城市大书房”。

来图书馆看书学习的人群中,多数是年轻面孔,而在年轻群体中,大多数都是来自习的,这凸显了图书馆近年来新增的一项定位——自习室。在自修区,前来备考的学生绝不在少数。“受疫情影响,这学期没法返校了,但是平时学业任务和考研备考负担还是很重,在家干扰因素太多,静不下心来,所以我平时来图书馆学习。”在外地上学的学生钟庆礼告诉记者,安静的环境,让图书馆成了备考最合适的地点。不远处的位置,学生周彬正查阅着一本法律类书籍。他说自己正在准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图书馆的资料丰富,为备考人员提供了极大便利。

相对于目的性较为明确的备考自修,来看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的读者就少了许多。《文化周末》记者采访中发现,很多带孩子来馆的家长,通常是为了培养孩子爱看书的习惯,并非自己想看书。为了把更多读者拉回到图书馆,工作人员费了不少心思。据了解,开馆一年来,图书馆已举办三百余场活动,有效促进了读者互动。

先进的数字化设施,丰富的藏书和明亮的环境所营造的典雅氛围,让济宁市图书馆焕发出新的光彩。打开一本书,静坐一会儿,整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

新闻推荐

种得好卖得快 嘉祥金杏搭上电商变金果

本报记者宋娜通讯员孔红丽“小刘,我家的金太阳杏也熟了,快帮我挂到网上,看卖得到好价钱不。”最近这段时间,嘉祥县纸坊镇的选...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