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梆子:唱“新调” 不“跑调”
□ 本报记者 吕光社
山东梆子在济宁流传了400多年,而且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有着红色血脉,其前身“湖西流动剧社”参加过湖西抗日根据地抗日军民演出,传承发展好山东梆子可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5月15日,记者在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采访了国家一级演员、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东梆子传承人、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副院长杜玉珍(上图左),她说:“戏曲是传经布道的。山东梆子与时代接轨,要在传承中创新,即使创新会有所变化,但因为有传承的基因,也不会‘跑调’。”
高亢激昂正适合山东人豪爽性格
山东梆子是山东独具特色的地方戏,已在济宁、菏泽、聊城、泰安等市流传了400多年。“山东梆子高亢激昂,振奋人心,激情奔放又悠扬婉转,比较适合山东人豪爽的性格。”杜玉珍介绍,山东梆子男腔以“二本嗓”(假声)为主,女声各行当则采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演唱方法,发音多用口腔共鸣,声音圆润、音域宽广。山东梆子伴奏节奏明快,颇受山东人的喜爱。2008年,山东梆子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喜爱并从艺山东梆子的演员身上也有一股豪侠仗义。革命年代,山东梆子艺人纷纷投身革命运动。1940年,金乡人薛怀玉带领“薛家班”投奔湖西抗日根据地,为抗日军民演出。1942年春,湖西专署正式收编“薛家班”,命名为“湖西流动剧社”。1943年,因日军大扫荡,剧社临时解散,薛怀玉带领20多名演员随军撤至黄河以北,辅导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1949年,湖西地委恢复“湖西流动剧社”,更名为“湖西人民剧社”。新中国成立后,剧社改为“济宁专区豫剧团”。后来随着济宁地改市,又改为济宁市豫剧团。
为了振兴地方戏,2007年,济宁市将豫剧团改为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山东梆子又迎来阳光灿烂的春天。
提及剧院的历史,杜玉珍介绍,“再过两年,我们将迎来剧院成立80周年,我们计划排演一个剧目,好好地展现这段光辉的历史,对剧院的演员来说也是个激励和教育。”
看戏买票意识还需培养
杜玉珍是嘉祥县梆子剧团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玉苓的徒弟,从艺40年,相比400多年的山东梆子历史或许是短暂的,但这40年间山东梆子经历了低迷、复演、改制、复兴的起起伏伏。
杜玉珍介绍:“1980年,我进入嘉祥艺校学艺,两年后选入嘉祥县梆子剧团,但进入剧团后,由于受电视、电影、KTV等娱乐多样化、观众需求多元化的影响,山东梆子和其他传统戏曲一样跌入了低谷。”
戏唱不下去了,1994年杜玉珍调入嘉祥县文化馆工作,还学起了民歌。1995年济宁市豫剧团吸纳人才,将她调入团中,在这里她各大流派豫剧都学了,但梆子戏却唱得越来越少了。济宁市将豫剧团改为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后,杜玉珍十分高兴。她说:“当时,我像是又找到家一样,终于又能唱自己的戏了。”
山东梆子剧院成立了,但并不代表可以重振雄风。排练条件差、人才青黄不接、适应市场能力差等问题,制约着剧院的发展。2012年,文化体制改革的东风又将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吹上风口浪尖,剧院在全省率先转企改制。
杜玉珍介绍,改制后没了“铁饭碗”,大家多少有些失落,但劲头反而更足了,特别是青年演员盼着有更好的发展,都是拼着一股劲地干,希望能排演出梆子精品。大家加班排演了新编历史故事剧《河都老店》,中午不休息,夜里还要加班到一两点钟,但大家没有叫苦叫累,这个剧目最终获得“泰山文艺奖”一等奖。
尽管有了好的作品,但市场化运营的路子在三线城市十分艰难。杜玉珍深有感触地说:“在一线城市京剧、话剧等戏曲的观众特别多,而且票价也不低。但是在济宁,演戏如果卖票,很少有人买票去看,而在城市广场不要票时看演的人山人海。市民看戏买票的意识还没有形成,需要慢慢培养。”
“现在剧院市场化创收的难度比较大,还面临着人才流失、资金匮乏等问题。”杜玉珍介绍,但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剧院克服困难,强化精品创作,这些年连续排演了新编历史故事剧《运河老店》、大型新编历史剧《孟母》等30部优秀剧目,每年送戏下乡演出200多场,让山东梆子重新焕发了生机和活力。数十人(次)在全国级戏曲大赛中荣获梅花奖、群星奖、红梅奖等大奖,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成为鲁西南乃至山东省的王牌剧团。
原汁原味唱腔中融入新唱法
戏曲艺术的根基深植在人民群众中,山东梆子也不例外。做好新时期山东梆子的传承发展,不仅需要培养表演人才,还需要开拓年轻观众的后备军。为了吸引年轻人,济宁市山东梆子剧院开展了“戏曲进校园”活动。杜玉珍介绍,大型舞台历史剧《孟母》成功立项后,剧院组织了原班人马到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演出,一方面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山东梆子在年轻人中的影响力。
提及山东梆子的发展,杜玉珍坦言:“现在精彩的段子太少了,特别是单头戏少,连台本(连续剧)多,不利于传承。我们要与时代接轨,培养青年演员,吸引青年观众。”剧院与青岛艺术学校联合办学,在任城区唐口镇设立山东梆子传承基地,现在有20多名学生在培养。
为了培育接班人,剧院对排演的精品剧目实行“AB角”带徒。杜玉珍介绍:“我唱主角A,让学生唱B角,我在前面唱,她们在后面跟着学,这样言传身教,带动青年演员成长,在巡演时能接力顶上。”
为了吸引年轻观众,杜玉珍尝试在保持山东梆子原汁原味唱腔的基础上融入新唱法。她介绍,一是在唱腔中坚持人物化,“知识分子说话、妇女说话、老年人说话是不一样的,在戏曲中也要唱出来人物的不同来,不一样的人物角色不能用同一个唱腔”;二是进一步美化唱腔,把唱腔润色好,把人物的思想感情从唱腔中表现出来,唱出感情色彩。
新闻推荐
嘉州大道南侧(出城方向,慧园街侧)的人行地道主体工程已完工本报讯(记者吴薇摄影报道)昨(29)日,记者从乐山中心城区嘉州大道(嘉...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