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看“实绩”少看“痕迹” 东港:“减”出来的绩效新解
□本报记者吴宝书丁兆霞
本报通讯员卢立平
日照市东港区每年惯常开展一项主题活动,作为全年工作总抓手,今年主题是“四比一做”。
9月17日,东港区“四比一做”主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人员拿出一个蓝色的档案盒,告诉记者:“材料都在里面了。”
打开档案盒,里面的材料不足半盒。“搁往年,远远不止这些。但今年,我们力求‘不看材料看实效’。”东港区“两新”组织党工委书记、东港区“四比一做”主题活动办公室副主任安玉春说,今年活动开展以来,要求各单位提报的纸质材料只有活动实施方案和寻标对标措施。
就这半个档案盒的材料,内容也简练得很。记者看到,活动办每月印发一次的“重点工作清单”是每月的“规定动作”。从三月份至今,清单每月列出四五项重点工作,几乎都是一页纸涵盖了所有。
八月份重点工作清单包含了“加强组织力建设”“推进‘发现榜样’活动”“持续推进政务服务工作”“加强信息宣传”四项内容,每项寥寥几句话。即便“加强信息宣传”这一条,也没空洞的套话,还是具体的要求——“梳理总结优秀经验和创新做法,按照《寻找东港最美瞬间》的通知要求,及时上报身边感人瞬间,传递社会正能量。”
“信息提报也不必‘穿靴戴帽’。”安玉春说,活动办建了一个“四比一做”微信群,基层有了新鲜事、创新点,用手机拍个照片发到群里也行,并没有格式上的硬性要求。
不仅需要留痕的材料少了,曾经常用的检查考核办法也“瘦身”。“没想到今年以来区里只专门组织过一次专项督导考核,这是历年里没有过的。”东港区河山镇组统委员马先阳告诉记者,像这样全区性的主题活动,依照往年的情况,一般每周要报一次材料,每月督导一次,每季度开一次调度会。每次迎查“如临大敌”,得专门拿出一批人来汇总材料、整理档案。工作人员晚上熬夜整理材料是常事。
不听工作汇报,也不看台账材料了,那现在怎么知道工作是否落实到位?“第一看中心工作。工作有没有实效,‘双招双引’、全区现场观摩评议两项指标基本都能体现出来。”安玉春说。
第二看的是调查研究成效。“四比一做”就是比格局、比担当、比激情、比作为,做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怎么比?开展“大比武、大竞赛”、开展“寻标对标行动”、加强创新典型培育,是个好抓手。
活动开展以来,东港区级各部门单位共组织了各项专业技能比赛160余次;开展寻标对标112次,跨八个省50余个市;创新典型培育80余个,有57项列入了创新典型培育计划。
其中,东港区市场监管局联合区住建局、区社区建设管理局出台的《东港区电梯安全投诉举报信息公开公示实施办法》,是全国第一个电梯投诉信息公开公示制度;《加快精品民宿发展的实施意见》和《东港区民宿管理办法(试行)》,是全省首个在区(县)级层面出台的政府规章文件。
“检查早已融入了日常的指导。”安玉春说,不管是竞赛比武、寻标对标,还是创新典型培育,活动办工作人员都不曾置身事外,而是沉到服务现场、项目一线、部门村居走访调研,了解一手资料,指导工作开展。
带着全区38个经济薄弱村庄的村党支部书记,到济宁市嘉祥县“寻标对标”的东港区委党校党委委员、办公室主任杨志彬,回来后一直没闲着。培训成果有没有得到转化,转化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培训回来后,他与村党支部书记们保持着直接联系,跟踪了解各村进展情况,并及时提供帮助,确保这些寻来的“可借鉴、可复制的好门路”能够落地、开花、结果。
“条条框框的规定太多,有时反而束缚了基层的手脚,变成了‘为开展活动而开展活动’,影响了活动的效果。”马先阳说,今年上面管得没有以前那么多了,所谓的“规定动作”也给了基层更多的自主性,看“痕迹档案”少了,看“实绩档案”多了,全都是实打实的来,给基层松了绑、减了负却又真正提了效,乡镇干部也能腾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创新、抓难点攻坚、抓服务提升。
一批“项目服务标兵”“难题攻坚闯将”正在涌现出来。今年上半年,东港区“双招双引”考核总得分位居日照市第一。其中,7月26日正式动工的日照银座购物中心项目,总投资35亿元,从正式签约到土地摘牌、开工建设,仅用了一个月。
新闻推荐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董波)今年以来,嘉祥县马村镇党委、政府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不断加大投入,加强镇...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