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祥县 以问题为导向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

济宁日报 2019-09-21 11:01 大字

本报济宁讯(记者 徐斐 通讯员 潘笛欢 冯再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嘉祥县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强化问题意识,坚持“改”字开局、贯穿始终,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瞄准存量问题化解,对全县13个镇街、85个县直部门单位梳理出的98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揪住不放改、真刀真枪改,确保主题教育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谋”字当头,把准“风向标”。县委主要领导明确提出“开门搞整改,整改促开局”,要求各镇街、县直各部门单位围绕群众普遍关切,深挖细找检视问题,动真碰硬整改落实,用实际行动取信于民、践行初心,从一开始就让群众感受到主题教育带来的变化。全县主题教育问题整改工作专项推进会议,督促指导各单位突出群众关切,找准选实问题,确保主题教育从一开始就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检”字破题,找准“关键点”。严格按照“该学的学起来,该改的马上改”的要求,主动自我检视,深入查摆问题,为整改落实提供精准靶向。首先,深入一线“找”,组成3个联合调研组,围绕影响嘉祥发展改革稳定、群众普遍关心关切的问题,深入13个镇街、30个企业走访调研,先后召开座谈会52次,走访党员干部群众、企业职工210余人次,梳理出群众重点关注的居住环境、社会治安、看病就医、社会保险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其次,对照要求“查”,重点围绕中央和省、市、县委确定的专项整治任务,指导各镇街、县直各部门单位深挖细照,对照专项整治内容,组织力量开展问题细化排查,集中进行问题梳理。再次,自我检视“提”,对一些在办事中“推拖绕”、雁过拔毛等伤害群众感情、侵害企业利益的行为,要求各镇街、县直各部门自我检视、积极认领。

“改”字开局,吹响“集结号”。强化问题意识、整改意识,敢于动真碰硬、勇于刀刃向内,切实把问题解决好,让党员群众看到变化、见到实效。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建立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整改时限、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实行跟踪问效、对账销号。把问题清单通过《今日嘉祥》向社会公开公示,主动接受群众评价监督。实行“清单式交办、销号式管理”,全力为基层和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集中力量攻坚克难。短期能解决的问题,力争尽快见到明显成效。对一时整改不了的,明确阶段目标,持续整改,做到问题不解决不松劲、解决不彻底不放手、群众不认可不罢休。依托“满意嘉祥—党群联心e点通”等载体,动态了解群众利益诉求,将已完成整改的问题及时从问题台账中清除,对新检视出的问题及时纳入问题整改台账。

“实”字贯穿,用好“试金石”。对查摆发现的问题,强化督导,定期回访,确保问题整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县委常委根据联系领域、包保单位亲自带头抓调度,制定整治措施和评估标准,坚持项目化推进,落实落细具体目标、进度时限,真刀真枪解决问题。要求13个巡回指导组,综合运用个别谈话、实地走访等形式,了解问题整改落实情况。县委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整改推进组定期调度,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存量问题,进行电话回访,把“群众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主题教育的“试金石”,确保集中整治不走过场、不做虚功。对整改责任不到位、整改措施不扎实、整改实效不明显的,进行严肃问责,确保整改实效。

新闻推荐

砥砺奋进绘新篇 一路芳华一路歌 嘉祥县第二中学辉煌七十年发展史

本报记者刘存良本报通讯员韩玉景尹雷嘉山祥水,人杰地灵,这里是古圣贤曾子故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从这里流过,博大精深的孔孟文...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