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北洋海军镇东舰管带陈镇培(下)

华西都市报 2019-08-07 03:02 大字

镇东号炮船。(陈镇培是它的第三任管带)

渤海阅师图册——威海操船。1886年清廷大阅海军,5月22日卯时,醇亲王校阅六艘炮舰打靶。此时六镇还是北洋海军的守口利器。

更多甲午遗事,扫码上封面新闻。

陈镇培西装照。

从刘公岛望去,中间的小岛就是日岛,远处海岸就是南帮。当时镇东舰负日岛到南帮之间的守口巡防。

1海天舰 踏上前往中国交货之路

1897年5月24日,出使俄国、德国大臣许景澄向总理衙门汇报,林国祥、吕文经一同禀报,因为近来磅价昂贵,所定薪水恐不敷用,需要另给房租伙食等费用。吕文经当时和蔡灏元等人在德国监造鱼雷艇,此前吕、蔡二人就曾汇报过这个问题,所以这次拟照所请。林国祥的费用则由驻英国使馆支出,用“英银”核发。

林国祥的经费呈请,肯定是为整个监工团队争取。可以看出,当时陈镇培等人在英国的监造工作还是很清苦。

1898年1月24日,海圻舰举行了下水仪式。第二天当地的纽卡斯尔日报予以报道,详细列出了中英双方的出席人员。这次下水仪式还留下一张照片,照片背景是高大的海圻舰艏,下面站满了英国人,前方第一排是中国的监造委员们。如今从上面已经可以辨认林国祥、程壁光以及有着标志性大胡子的吕文经。

看来此时,吕文经已经从德国来到英国了。经过陈镇培后人的辨认,确认吕文经旁边的一人正是陈镇培。

驻英公使罗丰禄的夫人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正月初一在伦敦去世,初三设灵祭奠。

在英国东北纽卡斯尔监造造船诸人闻讯也在初六日赶来祭奠。驻英参赞张德彝在日记《六述奇》中记载:在纽卡斯尔地方阿摩斯当厂监造快船委员陈镇培、谭学衡、黎弼良、杨联甲、林国祥、程壁光、卢守孟等公俱祭幛二轴,文系“钟郝遗徽”“瑶岛骖鸾”,绸系米湖二色摹本。

到了1899年,海天和海圻分别于3月28日和5月10日通过航试,达到设计要求,宣告完工,准备回国。

光绪二十五年四月二十四(1899年6月2日),张德彝在日记中记载:前在阿摩士当厂订造之海圻快船告成,今日午正三十分,该厂请在伦敦东太木斯江口外什耳乃斯村边之卜拉克斯台克湾午酌,发电谢辞。该船系于明日鼓浪北行,押送者为林国祥、杨联甲,其他各员亦皆差竣,陈镇培已乘英船回国,谭学衡、程壁光、卢守孟皆拟乘坐日本公司轮船。

“太木斯江”就是泰晤士河,造船成功,船厂要在伦敦宴请中方使馆官员。同时随着竣工完成,监造委员也启程回国。

不过甲午史学者陈悦在《清末海军造船志》中描述:1899年6月8日……悬挂着英国海军旗的海天舰,在中国监造官陈镇培的监督下,踏上前往中国交货的道路。海圻则在稍晚时候启程回国。

从1896年到1899年,陈镇培等人在英国监造军舰期间,国内也开始了清末新一轮的重整海军计划。

1899年,随着海天、海圻回国,北洋水师规模初具。这两艘军舰也是规模仅次于定远舰的军舰,成为清末海军的主力,在以后的岁月中,它们又有着各自的传奇故事。2在天津 陈镇培任陆军营守备

海天、海圻两舰回国后,原北洋海军人员纷纷启用,程壁光先后在海天和海圻担任管带,谭学衡也在1910年担任过海圻舰管带,林国祥则回到广东水师任职。

但陈镇培的去向却一度不明,陈家后人只知道他留在天津,曾在塘沽警察局工作。家族中还流传一种说法是他曾在天津海关道工作,做过唐绍仪的幕僚,英文很流利。

现在只能根据一些史料之中的零星记载,勾勒出陈镇培的行踪。

1938年刻本的《天津新县志》在天津武备、军队情况一卷中,“守备”官职下有一条记载:陈镇培,广东顺德县人,后左营。时间是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

从这条记载看,至少在1902年陈镇培进入到了传统陆军之中,担任天津后左营的守备。

另外,清人颜世清辑的《约章成案汇览》在《大沽协副将等接收日本交还北炮台沿沟地面并占用民地情形详文》中,也出现了关于陈镇培的记载。

根据该文,庚子拳乱后,天津到山海关之间的炮台等要地被多国军队占领,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日本要交还大沽北炮台附近四周地面。直隶总督袁世凯五月初八日通知署大沽协副将林颖启安排办理。

林颖启随即照知日本驻屯军守备队长佐藤武文,订期初十日带新制龙牌一十面,督同守备陈镇培、巡警三局都司张绍梁等前往沽口北岸北炮台,进行丈量确界和插立龙牌接收等工作。

甲午海战时林颖启是威远舰管带,1899年-1900年曾在海天舰任职。有说法称,1902年,林颖启是被袁世凯保举为大沽协副将,12月受派协助叶祖珪与俄军交涉,收回大沽船坞。

陈镇培去天津任职是否与林颖启有关,现在没有更多证据。

但此后,陈镇培就一直留在了天津。3去世前 任职塘沽分局警官

再次出现陈镇培的名字,时间已经到了民国。

1914年6月30日,《大公报》刊载了6月18日的大总统令,海军总长刘冠雄呈请的一批海军军官授衔得到批准,其中陈镇培授海军少校。

最后一次出现陈镇培的消息,已是他去世之后。

1917年11月8日第651号的《政府公报》上有一篇刘冠兄给大总统的呈文:请将已故海军军官陈镇培等照章给恤。

其中关于陈镇培的内容为:为肯将已故海军军官陈镇培等照章分别给恤,恭呈仰祈钧鉴事。窃准内务部咨准直隶省长咨称,塘沽分局警官陈镇培前经历充军舰、炮台职务,曾授海军少校。现因积劳病故,请为转咨给恤等因……本部详加查核,均尚与例相符。已故海军少校陈镇培,拟请暂依海军瞻恤令草案第十五条第四表丁项,照少校阶级给予一次恤金二百元,并暂依海军给予令草案第四表,照中等官佐例给予殡殓费六百元……以示体恤。

呈文的时间是1917年10月31日。当天即获准。

根据呈文内容,陈镇培曾在军舰、炮台任职,按照惯例,当时炮台台长一般为少校衔。

对于陈镇培具体的去世时间,因为时代动荡、后人迁徙等原因,如今陈家后人也茫然无知。不过从上述资料看,陈镇培去世时间应在1917年,很有可能是在1917年10月。

生前陈镇培最后的工作是塘沽分局警官。

据《中国天津通鉴》记载,中国近现代的警察制度发源于天津。清光绪二十八年七月十二日(1902年8月15日),八国联军交还天津。袁世凯接收天津后,立即把在保定时培训的2000名巡警和天津都统衙门原设的1000余名华人巡捕合并成立了“天津巡警总局”,委派曹嘉祥为总办。

说起来蓸嘉祥和陈镇培也有些渊源。

曹嘉祥(1864-1926),他和陈镇培是广东顺德老乡。曹是北洋海军中另一个独特的团体——留美幼童。1881年,曹嘉祥回国,在天津水师学堂学习毕业后,在北洋海军镇远舰上任枪炮大副,并随舰参加甲午海战。

1902年,曹嘉祥出任天津巡警总局首任总办,虽然只在任上八个半月,但也因此被称为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始人。

从时间上看,陈镇培也是1902年到的天津,是否与此有关呢?不好说。

新闻推荐

嘉祥街道 家庭教育进社区 受益你我他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顾雪)嘉祥街道根据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的工作要求,以开展家庭教育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坚持面向家庭的基本工...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