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嘉祥路(下)

半岛都市报 2019-04-26 01:37 大字

侯修圃

嘉祥路71号也不平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是新华化学工厂,厂长杨新生。1956年公私合营时,由6个小厂,分别是华东肥皂厂、崂山肥皂厂、裕生造胰厂、久纶行、复兴工业社等合并成为“华东肥皂厂”,地址在巨野路,嘉祥路是生产车间,主要生产香皂、肥皂及少量蜡烛。当时的产品销路很好,声誉鹊起,仅肥皂、香皂年销售达612吨。1961年,青岛利兴染厂和青岛纺绳厂合并进来,改名公私合营台西化工厂,工厂分作两个车间,一个在巨野路15号,一个在嘉祥路71号。全部职工280人,归青岛化工局领导。如今虽然不复存在,但他的历史功绩焉能抹杀?

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们继续前走,嘉祥路像拐尺,向右一拐就是嘉祥路103号,墙上的衰草诉说着青岛嘉祥路小学的历史。

嘉祥路小学是由西藏路和嘉祥路交角形成的三角形地带,西边就是民众二院。该校始建于1957年,其原址是1946年建的私立青村小学。1952年,青村小学是作为濮县路小学分校而存在的。1957年,随着人口增加,入学难的问题凸显出来,台西区人民政府出资扩大了底盘,加盖了教室,把濮县路小学分校独立出来,命名为嘉祥路小学。体育是该校的名片,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管是在市南区,还是在青岛市,全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总分掉不下前六名,几度拿过第一、第二名。

嘉祥路小学虽然被从地图上抹掉了,但它为教育作出的贡献依然熠熠生辉。

“嘀!嘀!”一辆汽车从我身边经过,打破我的沉思。定睛一看,民众二院矗立眼前。

民众二院的规划建设还应感谢沈鸿烈主政青岛。上个世纪30年代前后,青岛近郊县,如高密、平度、胶州、日照、即墨等破产农民纷纷来到青岛讨生活,他们用硫钢、纸壳搭建住所遮风挡雨,当时比较杂乱无章,脏乱差成为主旋律。为了改善贫民的居住条件,市政当局研究,由规划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建设。资金分三种方式:一是由老板赞助,二是民办公助,三是自筹资金的方式建设贫民院。比如1933年5月,刘子山捐款5万元,建设贵州路24号民众院。当时所建房屋一律采用砖灰结构的平房,一间一户,开始比较整齐划一,但随着人口的增加,有的一户住五六口乃至七八口人。困难思变,就有人在房内打满吊铺,在门口盖小厨房。当然各自为政,厨房自然大小不一,走道就显得里竖外拐、曲径通幽。原来的格局随着自建小房而变得复杂起来,也引来些许邻里纠纷。

娱乐乃是人之常情。贫民院也有说书的、演肘鼓子戏的,理发铺、小卖部、杂货铺也开在院内,茶炉哨子像夏日蝉一样“吱吱”叫个不停,俨然就是一个小社会。民众二院大门有两个:一个在四川路,一个在嘉祥路,是台西十大院中最大的一个。上个世纪80年代,这里是青岛市最早改造的棚户区,随着人员的变化,民风焕然一新。

透露一个小秘密,我的妻子住在台西四路,当年鄙人娶妻,就是从嘉祥路上抱得美人归的。我用“怀旧”做题就有双关的意思。嘿嘿!怀旧并非是留恋过去,也不是津津乐道那些旧的故事,而是在回忆过去那些故事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为今后青岛区街的建设保留一份文化元素。

新闻推荐

万张街道 “我为平安例会叫个好”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窦同放靳智栋)“首先我宣布咱们的会议纪律,逐个发言,尽量把事情原委说清楚、讲明白。在他人讲话的时候,别人...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