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拌:多角度收藏中的美感

青岛早报 2019-04-15 06:58 大字

我们的专业是教育,我们的业余爱好却是读一些杂书、诗词、历史、摄影,以及收藏。读诗和文学、历史虽只为着赏心悦目,陶冶心灵,收藏只为通过那些历史的残迹、破痕,寻找我们民族古代的文化和艺术。本来这些内容是分门别类的,但经常能找到杂拌的乐趣。

由青铜剑感受祖先制剑工艺

我们喜欢读诗,当读到“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 ”这首诗的时候,为作者精忠报国的肝胆豪情所震撼,为祖先古代的剑的霸气而自豪。想到“剑”,我们不但感动于这些甘愿保卫国家的行为,同时还想到了关于“义”的故事。

在徐州,就有一个关于剑的动人的故事。山东嘉祥武氏祠左石室第八石,就记载着这个历史故事,如图1所示,左边一个坟堆,坟上长树,旁置一剑;坟前有供品,主人与随从跪拜。据考证,此图应为季札挂剑的故事。徐州户部山的西边,就是这个挂剑台的所在地。这挂剑台,是用一块高大的青石做成的石碑。碑的中间刻着“挂剑台”三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两侧刻着一副对联。上联是:“延陵季子兮不忘敞”,下联“脱千金剑兮挂丘墓”,上边的横联是“践信泉台”。挂剑台是徐州的著名古迹之一,徐州市人民政府曾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重修过。

了解了上面的故事后,我们就非常渴望也能收藏一把战国时期的青铜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我们得到了一把战国的剑。如图2,年代应在战国。此剑虽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历程,但是仍然锋利无比,当我们不小心用手摸剑的刃时,竟被划出一个血口,这时,我们才体验到我们祖先高超的制剑工艺。在我们对剑的收藏和研究中,我们发现这里竟充满了历史的再现,我们祖先的豪气、义气、美感以及先进的工艺,我们觉得,有了多媒体,博物馆展览的文物不应该像现在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而是应该结合历史、文学、科学等,让参观者能获得更大的兴趣和收获。

3件收藏悟得意境

我们喜欢摄影,在云龙湖上,很多人在假期中都在休闲泛舟。在我们的摄影进程中,出现了很多这样的视角,看夕阳西下,层林尽染、林密烟淡、天高地远,一叶游船,何其舒展爽朗,我们不由得想起著名诗人白居易笔下的 《晚池泛舟遇景成咏赠吕处士》:“岸浅桥平池面宽,飘然轻棹泛澄澜。风宜扇引开怀入,树爱舟行仰卧看。别境客稀知不易,能诗人少咏应难。 ”同时对照我们收藏的康熙民窑青花瓷盘,顿觉块垒尽消。如图3,瓷盘中,河水的平静,峭壁的陡峻,树木的飘逸,鸟儿的翱翔,再配上诗句。诗文很有气势,书法端正,确是一幅精美的泛舟图,和我们的摄影作品有得一比。在汉画像石之中,我们发现,我们的汉代人也有如此之雅兴,如图4是山东微山县出土的汉画像“水榭”,其中画面宏大,把很多的情节都集于一图,有水榭、观鱼、捕鱼,而在右下角,一只小船一人划桨,而另一人悠闲地观赏湖中的情景,至于划船,古人还有一种作用,那就是泛舟竞技,如图5是山东滕县出土的汉画像石鱼跃船头,虽是描写鱼跃船头,实际描述的应是人们泛舟竞赛,速度快到惊起了游鱼。

虽然我们看到上面的几个情景,似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却给了我们一个丰富的内涵,就是不同时代、不同人们在泛舟过程中表达出的不同感情。虽然是混搭,但是却给了我们历史、文化的美学熏陶,而这正是混搭的魅力。我们爱秋色,很喜欢秋天的萧索,残荷芦荡,荷下风袭微波的凉意,别离的愁怨,人生的聚散,尽在秋风卷叶之中。脑海中展现出宋代的于清言、清代的周铨等画家的秋景残荷图,归结到底就是两个字——意境。我们在云龙湖边留下一幅图景,只见秋山剩水、枯荷败叶,那苍凉的意境,早已把悲情、沉郁、孤独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能让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隔绝出一片宁静的乐土。我们不由得想起诗人李商隐的诗句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与我们的情感极相符。

古化石感受大自然造化

有一天来到石市,无意间见一石板(图6),石质温润如玉,但石纹酷似秋后残荷,梗茎纵横交错,偶有残叶生在荷梗之上,恰似一幅残荷秋趣图。观其画面,仿佛秋风寒切,残荷被雨,意趣深长,脑海中顿时回荡着元朝萨都刺的《过高邮射阳湖杂咏九首》:“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荷。 ”观赏之余,开始寻求此物的来历,没想到,那竟然是一种形成于4.8亿年以前的珍贵的海百合化石,它穿越过亿年的风霜一直延续到现在。海百合是一种高等无脊椎的棘皮动物,因其形似百合花而得名。这块化石来自于贵州省北部的一小块地区,这说明了那个时候的贵州还是一片深海,后来随着地壳的运动,才有了今天贵州地区的独特地形。

细看这块石板,一根根“花茎”苍劲有力,枝枝蔓蔓纵横交错,韵味独特,让人情不自禁地联想到远古时代深海世界里的瑰丽景象。在历经亿万年的地质变化中,这属于深海的美丽精灵,在天崩地裂中用另一种方式演绎着生命绝美的交响,留给人们的是一幅幅国画般凄美的“残荷图”。原本娇弱的生命固化在石头中,直至岁月慢慢逝去,才将她美丽的娇颜呈现。屏息欣赏之余,我们不由得惊叹于眼前这凄美动人的情景,也让我们不得不惊讶于大自然巧夺天工的造化。

【征集】

我家最老的家把什

30多年前,爷爷家的抽屉就像一个宝藏一样吸引着我,里面有陶瓷的大熊猫,有当时看来很细腻的小酒盅,还有其他不少好玩的也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个经常锁着的抽屉给我带来的巨大吸引力。每家每户,都有一些“传家宝”一样的家把什,什么铜拨浪鼓、老笸箩之类的,每一件物件都能讲出一段故事,说出一番感慨。 《青岛早报·壹周》收藏版面今日起开始征集“我家最老的家把什”故事,给您家最老的家把什拍张照片,写下它的故事,发到邮箱wangjianliang596@163.com或微信18661788521(请注明收藏),我们将会定期刊登出来,把您家老家把什的故事呈现在早报所有读者面前。

作者徐星媛尹钊金光本版文图转载自《收藏快报》

新闻推荐

卖假冒白酒夺取暴利,非法经营数额超百万 发财梦碎,夫妻“组团”进牢房

本报记者赵豫通讯员林凡茂姚天成夫妇一直有个发财梦,为求尽快获得暴利,二人瞄准商机,打起了生产假酒的主意。在多番奔走下,夫...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