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赵姐”: 从农村网红到扶贫达人 有百万粉丝,嘉祥63岁农村妇女成了“带货王”

齐鲁晚报 2019-03-02 05:31 大字

▲每天剪辑视频成为赵姐的生活常态。本报见习记者孙逢辉摄扫码看视频编者按

网络已经成为新的“村落”,从靠天吃饭的地道农民,到依托互联网生产生活的“新农人”,网络世界中的农民群体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通过精准定位农村原生态短视频,他们把乡村文化传播给更多的人,不仅收获了关注,也逐步实现脱贫梦。齐鲁晚报《凡人歌》栏目今起推出“网红新农人的生活”特别报道。

炒菜做饭、田间劳作、爬树摘果,这些农村司空见惯的生活场景成了视频拍摄的直接题材。从拍摄小视频“解解闷”,到一不小心成为网红;从视频签约创作者,到知名平台“三农”作者、扶贫达人,“我是赵姐”赵兰英这一年多的经历,用她自己的话说,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本报记者褚思雨

见习记者孙逢辉

一年多时间

63岁的她火了

从嘉祥县城驱车,沿着乡间小路走十多公里便来到卷棚山村“我是赵姐”的家。

一间普通的农家小院,加上一小块菜地,伴随着鸡鸣狗叫,“我是赵姐”就是这般“诗意地栖居”着。2017年,从潍坊打工回来的赵姐和丈夫王光荣回了老家,负责照顾孙子。但习惯了忙碌的老两口,总是感觉日子过得太平淡。

“我就是小学文化水平,连普通话都说不好。”赵姐真名叫赵兰英,今年刚好63岁。与大多数网红不同,赵兰英没有夺人眼球的才艺,说话还带有浓重的地方口音。出名前,和大多数农民一样,赵兰英的知名度仅限于自己居住的村子。

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生活会因为几段小视频而改变。为了给老人拍摄小视频“解解闷”,2017年4月,赵兰英的儿子王永生注册了“我是赵姐”的今日头条账号,开始发布短视频,主要分享赵兰英的拿手家常菜和干农活的日常。

原生态的农村生活场景,憨厚朴实的形象,加上一个必不可少的视频搭档——金毛“皮皮”,赵姐的生活通过互联网平台的传播效应,仅一年多时间,“我是赵姐”的粉丝数量呈爆发式增长,在数个网络平台上的粉丝数量累计破百万,成了农民网红。

网友喜欢她的质朴

特别像邻家“大姐”

“今天教大家做个地锅炖土鸡,逢年过节,正好可以给家里人露一手……”2月2日早晨,赵姐和儿子便开始了一天的视频拍摄。赵姐一边解说一边用刀切着鸡肉,眼睛不时地看着油锅的火候。经过一年多时间历练,赵姐在镜头面前表现得自然从容,台词已经不再需要事先修饰,信手拈来。虽然普通话说得不标准,但笑容时时挂在脸上,随之而来的是爽朗笑声。

“赵姐做地锅鸡,让我想起了奶奶以前给我做饭的样子。”“皮皮好听话啊,还懂得叼柴火过来给赵姐。”赵兰英拥有一群忠实的粉丝,他们像习惯邻家大姐一样习惯了赵姐在自己生活中出现,乐于观看赵姐的生活点滴,并且十分信任她。

加入扶贫训练营

推销全国滞销农货

“我是赵姐”这个号真正火起来是在2018年9月。记录农村生活是“赵姐”的视频内容之一,去年秋天,她把自己去果园采摘水果的视频传到网上后,引来了不少网友的关注。很多粉丝在下面询问,能不能买一些水果,通过添加微信,“赵姐”陆陆续续给粉丝寄过一些水果,询问的人越来越多后,她和儿子便筹备着在平台做电商,销售新鲜水果、金谷米、黑蒜等家乡特产。

有了“赵姐”的帮助,位于嘉祥县仲山镇村民老刘家的苹果园去年迎来了大丰收。“我们没有网上销售渠道,就靠摆地摊和卖给水果店赚点钱。”老刘说,“赵姐”共帮忙销售出3000多斤,苹果有了新销路,卖到全国各地,还解决了往年滞销的难题!

“县里每年举办两次电商培训,但能像‘赵姐’这样做起来的还真没几个。”嘉祥县仲山镇卷棚山村党支部书记杨际魁表示,作为农村电商从业者,“赵姐”的网店带动了镇上农户的产品销量,而且她还优先收购贫困户的水果和土特产,在不知不觉中带动了村民脱贫。

随着影响力不断扩大,赵兰英又加入了今日头条扶贫训练营,成为扶贫达人、知名三农领域创作者,先后为湖南、山西、江西、贵州等各地贫困县推销特色农产品。迄今,“我是赵姐”已经通过网络卖出柑橘、脐橙等贫困地区特产达数十万元。

新闻推荐

雨污分流施工西城部分路段开始封闭

本报2月27日讯(记者段学虎崔立慧通讯员吕超伦)27日,记者从东营区综合执法局获悉,因雨污分流工程施工,西城部分...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