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人王庆新的崇高情怀
王庆新,1948年生,山东省嘉祥县人。中共党员,1968年参加工作,曾担任县人大办公室、县委办公室、县档案局、县文联等领导职务,系县政协第三、四届常委。
1996年11月,应中国楹联学会借调赴京,历任秘书长、副会长、顾问,后任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至今。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被国家文化部民族民间艺术专家委员会聘为艺术总监,当选为国家民政部社工协会公益委员会常委等。
一生致力于中国传统文学,凭超凡的自学能力主攻楹联、格律诗词及书法艺术。创作对联4万余副,格律诗词1000余首。撰写、主编、执编各类书刊170余部,达2900百万字。为全国各地名胜景点题署联匾石刻200余处,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周边多国元首收藏其嵌名对联及书法作品。2004年4月,以一个工作日撰写并书完54副嵌名对联的实绩创大世界基尼斯纪录。2007年因车祸致下肢瘫痪,为发展自己创办的公益事业——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10年间携带轮椅,驱车驰骋国内28个省份的400余个县市区,传播华夏传统文化,为书画院创收。1994年被评为拔尖人才享受政府津贴,并同时被评为“全国联坛十秀”。欧阳中石大师赐艺名“齐鲁联客”,启功大师誉为“对联书法捷才”。2014年3月,中央电视台网络台华人频道为其作了半小时专访。其业绩被全国一百多家书刊媒体传播。2017年4月,王庆新将一生收藏价值千万元的名人字画、古籍资料、万册书刊及各类艺术品全部无偿献给家乡人民,嘉祥县人民政府为其专建了“王庆新艺术馆”。在全省档案、文化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
艺术家名片
本刊特约记者王澎波
最近,笔者专程去北京通州,采访了本籍对联书法家,中国楹联学会原秘书长、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王庆新。他就是一位长期坚持以文报国的公益之士。
王庆新,1948年生,嘉祥县人,197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曾先后在嘉祥县人大办公室、县委办公室、档案局、文联担任领导职务。1996年被借调进京,历任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副会长,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院长等。
采访中,笔者发现王庆新的一生有许许多多闪光的亮点。如以自学成才的所长,被县委由农民之身破格转入国家公职行列;以初中毕业的文化基础,主攻最坚深的传统文学,在对联创作中创造了第一个世界基尼斯纪录;由普通的基层干部,直接进入中国文联所属的国家一级社团——中国楹联学会的领导岗位等等。这些,似乎都蕴含着某些神奇色彩。
本篇报道的着重点在于展现他崇高的公益之心,以及一件件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1996年10月,一封借调函从北京发到中共嘉祥县委。中国楹联学会函商,借调王庆新赴京担任秘书长。这封借调函,使王庆新数日寝食不安,他默默地回思着:自己出身农村一个文化家庭,幼承庭训,自幼酷爱中国的格律诗词、对联等传统文学,而且初获成绩,已先后出版了《古今神童才女妙对》、《天下趣联三百笑》等七本对联著作。中国楹联学会委以重任,对自己继续向楹联艺术深造,是个千载难逢的机遇。答应进京吧,自己舍家抛院是个小事,可当时的中国楹联学会正处在无人员、无资金、无办公地点的“三无”状态。进京后,连工资都没有。自己不但要打工自养其身,还要为学会的发展创收。一件件矛盾,翻江倒海奔涌心头。最后,他还是下定决心,在县委的支持下,于当年年底进京担任了中国楹联学会秘书长。进京后,王庆新先在人民日报事业发展局谋求了一份工作,以每月80元的租金,租了地下第三层的蜗居,每日的三餐大都是二块五一碗的清汤面条。工作中,依靠集体的力量,先后恳求澳门、鞍钢等友人支援了部分资金,亲自策划、组织了“沱牌酒”、“创建中国楹联第一城——曲阜”及“香港回归”等几起大型征联活动,获得了劳务收入,使中国楹联学会改变了原来的“三无”状态,开始走向中兴之路。
在中国楹联学会工作期间,王庆新常被当下文坛中的某些现象所困惑,而且是全国文艺界普遍存在、应亟待解决的弊端。那就是对联、诗词界大多不会书画,而书画界也大多不通诗词对联,严重影响着文学艺术的品位。一次在钓鱼台国宾馆的发奖会上,王庆新与中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中华诗词学会会长孙轶青、中国楹联学会会长马萧萧在休息室谈及这个问题。三位老艺术家深为文艺界这方面的短板而担忧。三位长者语重心长地向王庆新提议,希望能创办一个集多维艺术为一笼的综合体。这个提议深深触动了王庆新的那副火热的衷肠。于是,他在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书协、中国美协领导人的支持下,于2004年6月注册创办了北京华夏诗联书画院,提出了“诗联书画,一体同春”的办院理念,创办院刊《华夏诗联书画》双月刊,坚持“三免费”的公益办院宗旨,即免费入院、免费上网、免费赠刊物。自办院14年来,已发展盟友6156名,无一间断地向加盟盟友赠刊66期,达20余万册。14年的公益办院,总计投入300余万元。尽管有许多公益单位无私资助,但王庆新本人的投入是一个不菲的数字。
2007年2月3日,王庆新在去福建为朱熹故里公园剪彩的路上,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从天而降。王庆新被一辆大客车撞成重伤,脊椎神经被切断,致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他被送进福医大附院,痛苦地在病床上躺了半年多。王庆新在重伤之际担忧的不单是伤情,同时也担心自己精心创办的书画院可否维持下去。六个半月的医院苦熬,他终于出院回到北京。书画院虽有工作人员在维护,但往日的积累已经用尽,王庆新伤残后已无力用书法的收入,应酬人员工资、出刊等费用。一日,他带着轮椅,去找到一位企业公益老板王宗年。经王宗年的无私援助,使书画院渡过了最艰难的时期。此时,王庆新针对社会上春联“古旧俗劣”的弊病,正发动全国楹联界开展“春联吐故纳新工程”,计划以12年为周期,完成24000副新春联的创作,每年印刷新春联3000册,向全国免费发放。这36000册新春联的印刷费、平时的办公费用、员工的工资,可不是个小数,尽管有公益人的资助,但毕竟有限。为了继续把书画院办好,从2009年开始,王庆新花25万元买了奥德赛商务车,开始周游全国,为书画院创收。受伤后的10年,王庆新先后带着轮椅,跑遍国内28个省份的400个县市区,总行程达到52万公里。其间,有山西五台山崎岖山路一轮悬空的惊险,有广西北海12级大风差点掀翻车辆的险情,有甘肃平凉车陷泥潭的危难,更有从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回京,连续行车17个小时的艰辛。这风风雨雨的行程,纪录下王庆新为公益事业所付出的甘苦。
王庆新常说,是家乡故土养育了他,他永远不忘生他养他的那方热土。王庆新在北京工作二十二个年头,他时刻没有冷却关爱家乡的那副热肠。他手中有一部光绪年间的《嘉祥县志》,这是县内唯一的信史,为使这部信史留传,王庆新投资13万元翻印数百册,至今都没收回成本。为大力弘扬宗圣曾子的孝道文化,王庆新投资24000元,将《曾子圣迹图》一书印刷一万册,赠给了县文物局。村里建校、修建纪念堂、修建乡村公园,他都慷慨解囊,为家乡故土奉献爱心。县城的公园、萌山等名胜景点的石刻,王庆新把一幅幅书法作品献给家乡父老。最令人感动的是去年春天,王庆新把一生积累的总计价值千万元的收藏品,全部献给家乡人民,陈列到嘉祥县人民政府为其所建的个人艺术馆中,并于2017年4月23日举行了开馆仪式。其中包括数百幅名人字画,他自己的五百余幅书法作品,上万册图书资料,数百件艺术品,以及从中国一史馆、大学、博物馆仿制的明清奏折、状元卷、清代皇家印谱等。更有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所作的第一篇作文和他14枚书画印章影印件,还有160册中文版及14种外文版《毛泽东选集》等红色资料,“文革”中出版的毛泽东20幅原版画像等,集结成“红色经典”专柜,展示于艺术馆中。此举在山东省档案、文化系统及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
王庆新的公益之心,像一株长青之树,从最初的幼芽,到如今参天凌云,经过了几十年的岁月炎凉,方得根深叶茂。多年来,社会上、组织上给予他诸多的荣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工作者、拔尖人才、全国联坛十秀、国家民政部社工协会公益委员会常委等等。国学大师启功给予了“对联书法捷才”的崇高评价、欧阳中石大师赐艺名“齐鲁联客”。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先后接纳其为会员。2005年5月以一个工作日撰完并书写54副嵌名对联的实绩创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更被官方组织中国书画家联谊会评定为“中国著名书法家”。中央电视台网络台华人频道作过半个小时的专访,《把文人的良心交给时代》的专访题目,以丰厚而靓丽的内涵,对王庆新的公益之心和取得的业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评价。
(68x136厘米)
(180×90厘米)
(136x68厘米)
新闻推荐
每个即将入睡的夜晚,爸爸妈妈总会在床边为我们讲一个又一个童话故事。伴着故事入眠是一件美好的事,而我,也想写一个属于我自...
嘉祥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嘉祥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