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脱贫奔小康 欢乐迎新春

济宁日报 2018-02-06 09:11 大字

本报记者孙逊

本报通讯员张帅范海棠李发染

“脱贫了,摘帽了,领了工资过年啦。”这几天,嘉祥县嘉祥街道楚庄村村民李仕钰对今年春节有了特别的期盼。

“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现在我在家就能做工,每个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过去一到过年就害怕,看着别人家欢天喜地,自己家却看不到一点希望。不像今年这个春节,如今我们条件不比别人差,想买点啥就能买,也能圆孩子一个幸福春节梦。”说这话的时候,李仕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要知道在往年,每到年关,对她们娘俩来说都是一个坎儿。

十几年前,李仕钰在外打工时认识了丈夫,嫁到楚庄村后夫妻二人很快迎来了孩子。孩子的诞生给这个小家庭带来了不少欢笑,却也增加了不小的经济压力。好在丈夫吃苦耐劳,跟着别人打工收入还可以,李仕钰则忙点地里的活儿,日子算不上富裕,但也吃穿不愁。可2012年突如其来的一场车祸,让这个家庭跌入谷底。

丈夫突遭车祸,抢救加治疗共花费了四五万元,最终人还是没留住。外面欠着账,家里的小女儿才刚满月,一时之间原本内向的李仕钰变得更加沉默寡言,脸上再没有了笑容。每年千家万户都欢天喜地过大年时,李仕钰也简简单单糊弄了事。

党的***政策如一阵春风,把温暖送进了李仕钰家里。在李仕钰一家被列为街道的***对象后,由街道驻点干部、村里的党员安排包保。除了各项帮扶政策,如每年过年过节为他们送去慰问品;为其免费办理了“扶贫特惠保”,缴纳了农村医疗保险,发放电费补贴等,扶贫工作的重点还是帮其重拾生活的信心。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话说到了根子上。街道抓住旧村改造的机会,在改进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为贫困户提供就业机会和经济帮助,推动外部帮扶和内生动力的‘双轮驱动\’,实现物质扶贫和精神扶贫的‘双丰收\’。”嘉祥街道党工委书记韩丙海介绍,利用旧村改造的机会,为村里增加集体收入、吸引企业落地,不仅能带活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振兴,还能为贫困户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街道规定改造时必须留下相应面积的门市用于集体经济,不少社区还成立了物业公司,一方面增加集体收入,一方面也为贫困户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而对于确实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户,村里也有经济实体进行增收兜底。”

楚庄村就在旧村改造后从空壳村成了现在每年有30多万元收入的“富裕村”。而且,随着搬迁的完成,离开了路难走、脏乱差的环境,村民们搬进了基础设施齐备的社区,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变。济宁天久工贸有限公司也在旧村改造后落户周边,并优先吸纳附近村的贫困户到厂里打工。

“为了照顾我,厂里同意我把手套拿回家加工。加工手套加上保洁工作,每个月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李仕钰笑着说,有了工作,加上街道和村里的各种照顾,自己不再沮丧,变得越来越乐观了。

据了解,嘉祥街道除利用旧村改造的契机帮扶贫困户外,还从提供公共服务上下功夫,从民生小事入手,为23名贫困户子女申报了“雨露计划”,每名贫困户子女每年可得到3000元的教育帮扶资金;为132户贫困户办理了公交卡,贫困户乘坐县城区域内和发往济宁的公交车均免费;为贫困户提供环卫工、护林员等公益岗位25个,每户贫困户每月增收300至500元。同时,建立扶贫长效机制,与嘉祥城建集团合作,把收益用于帮扶没有工作能力、特别贫困的家庭;另外,街道还开设了爱心超市,为每户贫困户每季度发放200元购物卡等,真正把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新闻推荐

嘉祥提升公民国家安全意识

本报嘉祥讯(通讯员薛海波)为提升群众国家安全意识,近日,嘉祥县利用游子返乡、学生放假有利时机,向济宁机场周边镇村、中小学校广泛发放《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宣传册5万份,取得良好社...

嘉祥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嘉祥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