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30年老手艺铺就奉献路 点亮百盏灯温暖邻里心 让我们跟随镜头,看看咱身边正在上演的那些凡人善举

半岛都市报 2017-12-14 11:33 大字

修起单元门的对讲机,张英林也是很熟练。

楼道的感应灯重新点亮,赵玉洁感到很欣慰。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曹现梅

暮色降临,随着脚步,楼道里一盏盏的感应灯旋即点亮,为归家的居民带来一丝温暖、明亮的慰藉。在云南路街道有这么一些热心的志愿者,他们自愿担起输送光明的职责,维护、更换,让这些感应灯常亮常新,也搭起了邻里之间互助的桥梁。本期寻找文明之星栏目,半岛记者带您认识两位“灯叔”。

出镜人物:张英林71岁

一个土黄色的翻皮背包,里面装着测电笔、钳子、扳子等数十种常用电路维修工具,自打年初成了一名社区的志愿者,这便成了张英林的标准装备。“这些工具是社区给配上的。”张英林说,背上这个包,总感觉肩上就有了责任。

退休前,张英林是电线厂的电工。干了30年的电工,退休后,张英林觉得这技术不能就这样搁手里,静静荒废了。于是,年初,他主动到嘉祥路社区请愿,为自己“请”来一个职位——志愿者。四川路64号一户居民家中因为火灾造成断电,他得知情况,第二天一早就过去帮着解决故障。戴上老花镜、踩在高高的凳子上,尽管已是古稀之年,张英林工作起来的劲头丝毫不输年轻人。经过近3个小时的忙活儿,终于帮受灾的居民恢复了供电。

今年国庆恰逢中秋,是团聚的日子,张英林也忙着和几个老伙计聚首。就在这时,他接到一个求助电话。原来,头天晚上,巨野路上的两户居民家中突然断电。一晚上的停电状态让他们希望第二天就能修好。想到对方的急切请求,张英林赶紧回家找到工具,就上门去维修。一直到下午,他终于给恢复了供电。

在家里,张英林有一个专门的储物柜,里面装满了他收集起来的各种电路的材料。“有废弃的线路、一些开关之类的,只要有再利用的价值,我就都留起来。”维修线路、排除单元门故障,虽然日子忙忙碌碌,但张英林却甘之如饴。

出镜人物:赵玉洁57岁

“于人方便,于己高兴。”说起志愿服务,赵玉洁喜欢这样来形容初衷。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点亮百盏灯,这对于满院的邻里来说,这份光明传递的不止是温暖,而对于非专业的赵玉洁来说,背后付出的艰辛可想而知。

一本小小的记事本上,密密麻麻写满的字迹见证了这一年多来赵玉洁的志愿服务历程。“我的性子就是有事必须立即办。”

谈起这项志愿服务,赵玉洁告诉半岛记者,最初大家的感应灯坏了,都是花钱找专门的人员来帮忙。“我看到他们收费贵,再就是,有时候不能随叫随到,我就想,像换个灯泡之类的基本的维修,我也能干。”赵玉洁索性主动请缨。日子久了,他成了院里人口中的“灯叔”。“大家能信任我,这就足够了。”赵玉洁感慨道。不久前,观城路一栋楼院的感应灯连续“罢工”一年多。因为线路曾经被改造过,维修起来难度不小。不罢休的赵玉洁赶来,腾出一上午的时间,反复研究,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经过一番重新布线,他终于成功把它们亮起来。

闲暇时分,赵玉洁喜欢拿起旁边放着的手风琴演奏。尽管不懂乐理知识,也不识乐谱,但悟性很高的他自己也琢磨出门道,随便演奏,悠扬的乐声便飘扬而来。这些乐声飘得很远,如春风、似电流,传递着他的热情,激起居民心中的那份感动。

新闻推荐

技防显身手 5户村民“搬家式”被盗 半桶调和油都没放过

为了让居民得生活更有安全感,兖州区公安局依托天网工程视频监控全覆盖优势,开展以视频监控为主、其他技防设施为辅的“技防示范村”建设,借力一村一警务助理工作机制,倾力打造人防、物防、技防深度融...

嘉祥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祥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