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公里路上的“橙色”守望

金昌日报 2020-02-06 15:57 大字

踏着农历己亥年最后一天的晨光,1月24日早上8时许,当记者赶到金昌公路局金川公路段周家井养护站时,站长徐超钟已经带领值班养护人员穿好橙色工作服,做好了日常巡查前准备工作。

周家井养护站承担着河雅公路(省道212线,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至甘肃省永昌县河西堡镇)0至67公里的养护任务。该路段贯穿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虽说经过多年的压沙治理,但养护区域内仍有长达24公里的沙漠路段。

“只要有风,流动的沙子就被风吹到路面,形成大大小小的沙堆,给过往车辆行驶带来安全隐患,所以需要天天清理。”徐超钟说。他告诉记者,冬日巡查主要任务是及时清理路面流沙,排除路面行车安全隐患,持续做好路域环境整治、路基路面养护和交通安全设施维护,保持路容路貌整洁。

粗糙的双手,黝黑的脸庞……今年48岁的徐超钟已经在这条路上待了近30年。

“路上冬天最冷的时候零下20多度;夏天沙漠路段最高达到40多度,人只要一动弹,汗就满脸满身,晒得了不得,也没处避荫去。”徐超钟说。常年和风沙的较量中,虽然练就了一副硬朗的身板,但每天的风吹日晒,让他的外表看上去远大于实际年龄。

徐超钟的父亲和妻子都是养路工。金川公路段副段长韩发德向记者介绍说,河雅公路1954年建成通车来,在半个多世纪里,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几代养路工人以路为家,以沙为伴,献了青春献子孙,有的夫妻并肩作战,有的子承父业,默默奉献,无怨无悔。

巡查至24公里处,一道长约3米、宽约1米的流沙堆在路上。徐超钟和同事摆好锥筒、立好临时作业标志,熟练地清理起路上的流沙。沙漠里的风像刀子一样,虽然穿着厚厚的棉衣,但依然能够感受到刺骨的寒意。放眼望去,公路两旁大大小小的沙丘、沙峰一座紧连着一座,如同一头头彪悍的雄狮,随时都会发飙冲向路面。

从这儿到0公里处,徐超钟和同事们每行驶几百米,就要下车清理涌上路面的流沙。到0公里处时,时间已经到了下午2点钟了。5个人挤在养护车车厢内,泡了桶方便面、就着榨菜、啃了几口干饼,就是除夕的午餐了。和徐超钟一起在路上呆了20多年的工友严成武说:“只要公路畅通,群众安全出行,我们付出就值得了。”

除了日常养护公路,徐超钟和同事们还力所能及地帮助路上抛锚的车辆司机。在返回养护站途经到52公里处时,一辆武威牌照的小卡车停在了路边,司机高玉军无奈地告诉大家:“原想着能赶回民勤三雷镇家中吃午饭,没想到车坏在了半道,联系了好几家修理厂,都说过年放假没有人,我也正发愁呢。”

听完高玉军叙说后,徐超忠指挥职工们先用锥形桶将故障车围起来,帮着查找故障原因,准备拖回养护站进行修理。高玉军紧锁的眉头舒展开来。他接过养路工递过的方便面感激地说:“多亏遇到了你们,给我帮了大忙。”

周家井养管站养护的路段沿线村镇很少,距离故障车最近的村镇也要20公里,像高玉军这样的情况养路工经常遇到。他们每遇到这样的情况,都尽己所能给予帮助,过往司机们也因此称他们为沙漠里的“及时雨”。徐超忠说,仅2019年,他们站上至少帮助遇到故障车辆近20次。

车拖到养护站,徐超忠和工友找来工具,帮助老高修车排除故障。老高再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徐超忠则开始填写巡查日志,总结一天的工作,准备迎接农历庚子年第一天的巡查。

新闻推荐

金昌市医疗保障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专项整治工作成果公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市医疗保障局在学做结合强党性、调研检视深剖析的基础上,把改字贯穿始终,进一步聚...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