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破裂的亲情在调解中弥合 马继庆

金昌日报 2019-12-23 08:45 大字

“谢谢法官,谢谢大家,如果没有你们的调解,我都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办,我们家的争端也不可能这么快解决。”年过八旬的刘老太太握着法官的手激动地说。对此,办案法官却笑着说:“老人家,不用谢,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看到你们一家人能和好如初,我们也高兴,您老要注意身体,好好颐养天年。”今年年初,永昌县人民法院西河法庭成功调解了一起家事纠纷案件,化解了家庭矛盾,促使一家人由原来的拳脚相向到如今的和好如初。

16年前,因赡养老人引发矛盾

闫某甲与闫某乙、闫某丙是亲兄弟,父亲早年去世后三兄弟约定,母亲与一直未成家的闫某甲生活在一起,闫某乙、闫某丙每年给母亲6袋粮食作为生活费用。

但在2002年,闫某乙、闫某丙先后将土地外包后外出务工,连续两年未能给母亲粮食,为此,闫某甲便和兄弟们发生矛盾,并由此产生积怨。

后来虽经村、镇多次调解,兄弟三人也一直在履行赡养老母亲的义务,但兄弟们围绕这两年粮食问题的矛盾却一直未能解决,甚至多次争吵、打架,导致兄弟反目成仇。

一纸诉状,兄弟三人针锋相对

2019年春节刚过完,闫某甲就以闫某乙、闫某丙拖欠2002年、2003年赡养母亲粮食为由,把两位哥哥起诉到了法庭。

案件受理后,西河法庭办案法官了解到,由于随着时间的推移,物价逐年上涨,原来说好的每年6袋粮食已远远不够老人维持生活,在村镇两级调解下,兄弟三人早在2013年就达成了新的赡养老母亲的协议,并且一直履行至今。

对闫某甲要求给付2002年和2003年两年粮食的诉求,闫某乙、闫某丙很是无奈,因为当年将土地外包时,没有书面协议,只是口头约定承包方在收成后先把母亲的6袋粮食给付,但10多年过去了,谁也说不清当时究竟给了没有,当年的承包方一口咬定给了,母亲却坚持说没有给。

“6袋粮食不多,但问题是现在土地都流转出去种经济作物了,没有粮食可以给,当年的粮食价格也和现在差了许多。”闫某乙无奈地对法官说。

“为了这几袋粮食,几家人闹得很厉害,特别是几个妯娌之间,更是十几年彼此连话都不说。”闫某丙紧接着说。

话亲情,法官调解促手足和谐

“如果这次处理不好,可能会进一步激化兄弟三人的矛盾,一家人的亲情也许永远都无法找回了。”西河法庭办案法官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在充分做好预案后,办案法官邀请司法所、村委会成员一起到刘老太太家中,真诚地和兄弟三人谈亲情、拉家常。期间,年迈的刘老太太心酸不已,几度落泪。大家还一起和刘老太太回忆当年其丈夫去世后的艰苦生活,回忆村委会、镇政府多年以来给闫某甲的生活救助和帮扶。在理性的交流中,在亲情的感召下,一家人渐渐放下成见,解开了心结,意识到多少金钱也无法买回亲情。最终,兄弟三人在时隔16年后,再一次握手叙兄弟之情。

看着兄弟三人尽释前嫌,再次成为血浓于水的一家人,办案法官和参加调解的相关人员也都欣慰地笑了。

新闻推荐

清风扑面聚民心

(接一版)近年来,金昌市以“群众和社会满不满意”作为评价指标,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先手棋...

永昌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永昌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