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来自基层的报道】蓄水池浇灌“致富花”

甘肃日报 2017-05-08 05:50 大字

【来自基层的报道】蓄水池浇灌“致富花”

本报记者 刘兴元

通讯员文军 亚琴

“以前种地最担心水,天天盼望着下雨。现在有了蓄水池保障灌溉用水,我们发展蔬菜产业的信心更足了!”永昌县城关镇沙沟岔村党支部书记任一军高兴地说。

近日,记者来到永昌县城关镇沙沟岔村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点,看到任一军所说的能解决缺水问题的蓄水池,在阳光下波光粼粼,如银色的纱巾飘落在农田旁。

沙沟岔村是全县的重点贫困村,有耕地面积6010亩,属河水灌溉区,以种植小麦和啤酒大麦为主。以前,村民们想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但缺水成为增收致富的“拦路虎”。

在***工作中,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兴修水利设施,补齐贫困村农业基础建设的“短板”,村里先后建起两座库容分别为5万立方米和7万立方米的蓄水池,修建输水主管道55.41公里,有效解决了缺水问题。同时,通过低压管道等设施灌溉,克服了大水漫灌的弊端,水资源利用率由过去的60%上升到90%以上。

“以前因为缺水,只能种植大麦、小麦等抗旱作物,经济效益不高。现在有了蓄水池保障供水,作物品种的选择余地就大多了!”城关镇祥盛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赵吉文告诉记者。

蓄水池不仅调节水资源,而且促进了土地流转,带动了产业结构调整,“浇灌”着农民群众的“致富花”。

“这边的气候和土壤很适宜叶菜种植,我之前在村里流转了200亩地种植叶菜,销售到了广东,效益挺不错。”赵吉文介绍说,“今年合作社以每亩地300元至500元的价格流转了全村耕地,用来种植娃娃菜、莴笋、芥蓝等蔬菜,实行规模化经营。”

“除了耕地租赁收入,村民们在合作社务工也有收入。目前我们正在着手发展乡村旅游业,将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任一军说。

新闻推荐

中石油金昌销售分公司“送油下乡”保春耕

中石油金昌销售分公司“送油下乡”保春耕本报金昌讯(记者刘兴元通讯员杨军)进入开犁播种时节,中国石油甘肃金昌销售分公司开展流动加油车“送油下乡”活动,巡回于田间地头,为春耕生产提供油品保障服务...

永昌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永昌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